01道不遠人:中國近代道概念…
02道教古代漢語
03六朝南方神仙道教與文學
04中國道教通史 第四卷
05山西方山縣武當山道教文化…
06道風藝韻:2019年浙江道教…
07道教與醫(yī)藥養(yǎng)生
08千山萬水:《道德經》的啟…
09莊子諵譁
10唐代女道士的生命之旅
郭峰 著
杭州玉皇山福星觀是近代江南首屈一指的子孫叢林宮觀,其從同治三年(1864)開…
可購
高麗楊 著
《全真教制初探》以全真教的宗教制度為主要研究對象,系統(tǒng)的考察了全真道宗教…
趙益,王楚 著
《抱樸歸真:道教的修煉(精裝)》介紹中國道教的源流、特征、儀式、人生智慧…
傅勤家 著
商務印書館自1897年始創(chuàng),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宗旨,于建館翌年便出版…
白照杰 著
本書梳理并探討了唐朝前期李唐統(tǒng)治者和道教內部人士共同對中古道教要素進行整…
許地山 著
《中國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時間為經,以教派分化為緯,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
陳偉強 編
《道教修煉與科儀的文學體驗》乃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文學與宗教”專題研究的…
李德建 著
書稿為福建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道’與‘勢’及其科學體系研究”(項目號為…
魏燕利 著
近世以來,道教日益成為世界性的研究課題。作為道教重要道術之一的導引術也越…
熊逸 著
這本書首先是一本更新?lián)Q代型的《老子》讀本。作者結合zuixin的考古材料和前沿…
暫缺作者
暫缺簡介...
董沛文 著
西蜀合宗老人銀道源,是民國時期著名道教內丹學家,上接大江西派遺緒,融會北…
周曉東
孫文鵬 著
隨著中國日趨強盛,關于國學的研究大潮也早已興起。長期以來,執(zhí)著于國學研究…
商育民 著
本書從科學角度對《道德經》各個字、詞的意義進行分類、對比和總結,得出下列…
詹石窗 著
選編的是論述道家與道教在神仙理念、神明譜系的文章。如果說道醫(yī)養(yǎng)生體現(xiàn)了道…
選編的是論述道家與道教人物的文章。所謂“人物”是指在道學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
選編的是論述道家與道教發(fā)展歷史的文章。要領悟中國文化精神,必須了解中國歷…
選編的是論述以大道為核心精神的醫(yī)學養(yǎng)生方面的文章,內容包括道醫(yī)養(yǎng)生的文化…
本書運用語言考察與文化考察、共時考察與歷時考察、語言個體考察與語言系統(tǒng)考…
李凱
王承文
“漢晉道教儀式”和“古靈寶經”是兩個…
黃新華
吳勁君 著
目前,世面上關于記憶法的書,更多的是在講解方法,而且涉及中文信息、英文信…
吉瑞德 著
本書從比較宗教史的角度出發(fā),調查研究了中國道教的一些早期經典文獻,如《道…
薛挺 著
本書對老子的思想做了一些感悟式的引申發(fā)揮。通俗、易懂、妙語連珠的語言風格…
陸文榮
陳耀庭
[日] 三浦國雄 著;王標 譯
《不老不死的欲求:三浦國雄道教論集》為著名漢學家、日本前道教協(xié)會會長三浦…
見君 著
原名《走向原本真實之路》,1997年由中國社會出版社首次出版,本書為修訂再版…
林克智 譯
《往生論》也稱《往生凈土論》,古印度天親菩薩所造,是凈土三經一論之一,為…
韓雷 著;劉仲宇,吉宏忠 編
《道教與節(jié)日/上海城隍廟·現(xiàn)代視野中的道教叢書(第二輯)》梳理中國傳…
陳鼓應 編
《道家文化研究》第30輯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紀念特稿”,收有湯一介、李學…
程樂松 著
對道教的學術研究興起于晚近的一百五十年,在這百余年的傳統(tǒng)中,道教的文化形…
于德潤 著
“上下五千年”的中華生命文化,其源頭濫觴于《河圖》、《洛書》,肇始于《易…
盛克琦
《易筋經》既是“武功秘笈”,也是道教內丹修煉的“丹經秘典”。本書匯集了述…
薛宗源 著
《道學與丹道》分為大道論、道教養(yǎng)生概說、內丹論、金丹論四部分,大道倫中介…
朱封鰲,曹志天 著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為主景。中國十大洞天,各有各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