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旅游地學”25周年,是中國地質公園lO周年,也是張家界砂巖峰林地貌提出28周年,是中國旅游地學十分重要的一個年份,在這個令人欣喜的時刻,全國第25屆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學術年會暨張家界地貌國際研討會在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召開,這是中國旅游地學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張家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值得紀念,值得慶賀。 “旅游地學25周年”有兩重含義:一是“旅游地學”名詞創(chuàng)立25周年,一是全國旅游地學組織——中國旅游地學研究會(籌)成立25周年。25年來,在研究會的組織領導下,創(chuàng)立了一門有相對完善理論基礎、有獨立研究對象、有較完整的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旅游地學學科;全國旅游地學專家積極為促進中國旅游事業(yè)發(fā)展服務,并做出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旅游地學家提出建立中國地質公園體系的建議,并為中國地質公園的建立提出了一整套理論、工作方案、建設要求,并發(fā)動了大批地質公園建設人才,積極為建立中國地質公園體系服務。十年來,一個地質景觀類型多樣,管理層級有序,分布遍及全國的地質公園體系已初步建立。旅游地學界為此做出了無可替代的巨大貢獻。張家界砂巖峰林地貌是旅游地學家提出的,已被國內地學界所公認。此次會議邀請國際地貌學會主席邁克爾·克羅澤、前主席安德魯·高迪、前任秘書長彼得·米根等國際地貌學權威及國內一流地貌學家在會前進行了實地考察并深入研討了張家界地貌問題,肯定了張家界地貌的學術價值,這必將為張家界地貌走向國際產生巨大影響。值得特別提出的是,國內外旅游地學界對本屆年會十分關注,提供論文數量空前的多。論文經過選編后全文收錄的共計75篇,共分為四部分:第一篇,旅游地學理論建設研究;第二篇,地質公園建設與管理研究;第三篇,地質遺跡景觀資源研究;第四篇,張家界地貌及旅游應用研究。由于篇幅所限,其余論文僅以摘要的形式載于附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