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1.1 趨勢:從分科科學課程到綜合科學課程
1.1.2 現狀:綜合與分科科學課程并存與爭論
1.1.3 問題:科學課程應該綜合還是分科
1.1.4 相關研究狀況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的主要內容
1.2.2 主要研究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3 研究的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綜合
2.1.2 科學綜合
2.1.3 分科科學課程
2.1.4 綜合科學課程
2.1.5 課程綜合化
2.1.6 課程實施
2.2 綜合科學課程的理論基礎
2.2.1 綜合科學課程的科學哲學基礎
2.2.2 綜合科學課程的科學學基礎
2.2.3 綜合科學課程的心理學基礎
2.2.4 小結:科學課程從分科走向綜合
2.3 綜合與分科科學課程的價值分析
2.3.1 綜合與分科科學課程存在的依據和價值
2.3.2 綜合與分科科學課程的價值差異性
2.3.3 綜合與分科科學課程價值的實證性比較
2.3.4 小結:綜合與分科科學課程價值互補
2.4 科學本質教育:科學課程的共識
2.4.1 科學本質教育的提出
2.4.2 科學本質的界定的基本共識
2.4.3 科學本質教育的可能性
2.4.4 科學的本質特征的兩面性
2.4.5 學生對科學本質認識的年齡階段性
2.4.6 科學本質教育的年齡階段性
2.4.7 科學的本質的維度
2.4.8 科學的本質的構成因素
3 科學和物理課程的內容標準之文本比較
3.1 總體結構的比較
3.2 科學探究的比較
3.2.1 科學探究總體陳述的比較
3.2.2 科學探究過程基本要素的比較
3.2.3 科學探究過程達成目標的比較
3.2.4 關于科學探究的建議
3.3 物理知識與技能之比較
3.3.1 物理知識與技能的知識點統(tǒng)計
3.3.2 標準明確要求的物理知識點的數量
3.3.3 標準明確要求的物理知識點的難度
3.3.4 物理知識點的系統(tǒng)性
3.3.5 結論
4 物理學科內容掌握情況的實證研究
4.1 目的
4.2 方法
4.2.1 材料
4.2.2 被試
4.2.3 程序
4.3 測試結果與分析
4.3.1 物理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差異
4.3.2 物理實驗與探究掌握程度的差異
4.4 結論及其驗證與討論
4.4.1 綜合實驗區(qū)學生對物理學科內容的掌握程度極其顯著地低于分科試驗區(qū)
4.4.2 綜合與分科實驗區(qū)學生的物理實驗與探究能力都較低
4.4.3如果排除物理知識對探究過程的影響,綜合與分科實驗區(qū)學生對科學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無明顯差異
4.5 研究的啟示
5 綜合科學內容掌握情況的實證研究
5.1 目的
5.2 方法
5.2.1 材料
5.2.2 被試
5.2.3 程序
5.3 測試結果與分析
5.3.1 綜合科學內容掌握程度的差異
5.3.2 分科科學內容掌握程度的差異
5.3.3 科學探究內容掌握程度的差異
5.4 研究結論及其證實
5.5 研究的啟示或建議
6 科學的本質的理解之調查研究
6.1 引言
6.2 目的
6.3 方法
6.3.1 被試
6.3.2 材料
6.3.3 程序
6.4 科學知識的本質之理解的差異
6.5 科學探索的本質之理解的差異
6.6 科學事業(yè)的本質之理解的差異
6.7 進一步討論及結論
6.8 啟示與建議
7 科學素養(yǎng)的調查研究
7.1 引言
7.2 目的
7.3 方法
7.3.1 被試
7.3.2 材料
7.3.3 程序
7.4 基本科學知識水平的差異
7.4.1 基本科學術語了解程度的差異
7.4.2 基本科學觀點了解程度的差異
7.4.3 小結
7.5 基本科學方法了解程度的差異
7.6 科學與社會之間關系的了解程度的差異
7.7 比較結論
8 總的分析、結論和建議
8.1 總的結論
8.1.1 關于學科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的差異
8.1.2 關于綜合科學內容掌握程度的差異
8.1.3 關于科學探究的掌握程度的差異
8.1.4 關于科學的本質的理解程度之差異
8.1.5 關于科學素養(yǎng)的程度的差異
8.2 總結論的討論:原因探析
8.3 課程實施的分析與建議
8.3.1 提升在職科學教師的專業(yè)知識
8.3.2 多管齊下提高科學課教學效果
8.3.3 高師院校有必要培養(yǎng)科學教師
8.3.4 重視并加強科學探究教學
8.3.5 科學史教學和STS教育:教材修改的方向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