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字》描寫女主人公海絲黛·白蘭跟丈夫從英國移居當時尚屬英殖民地的美國波士頓。中途丈夫被印第安人俘虜。海絲黛只身到美后,迫于生活,被一青年牧師誘騙懷孕。此事,被當地虛偽的清教徒社會視為大逆不道。當局把海絲黛抓起來投入監(jiān)獄,游街示眾,還要終生佩帶象征恥辱的紅色的A字(Adultery:通奸女犯)和站在示眾臺上受審。州長親自主持了對海絲黛的審訊,她所屬教區(qū)的牧師丁梅斯代爾:一個被公眾視為最高道德典范的誘騙海絲黛的奸夫,也假惺惺地勸說她招出奸夫的姓名。但海絲黛寧愿一人受辱,誓死也不招供。在遠離社會,遠離人群,受盡屈辱的處境中,海絲黛孤苦頑強地生活著,全仗刺繡為生。她生活中的惟一支柱是撫養(yǎng)掌上明珠般的女兒珠兒。海絲黛這種忍辱負重、代人受過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使丁梅斯代爾大為感動,也大受刺激,不久他便心力交瘁地病倒了。而獲釋歸來,一直在暗中偵察底細的海絲黛的丈夫羅杰·奇林渥斯醫(yī)生,在給丁梅斯代爾治病中,已基本了解到了真情,并欲置丁梅斯代爾于死地。為了逃脫,海絲黛跟丁梅斯代爾議定在新市長就職那天,帶上孩于一同乘船到“看不到白人足跡”的地方去。但此事也被奇林渥斯 識破,逃脫不成。于是,丁梅斯代爾在新市長就職那天,攜海絲黛和珠兒走上示眾臺,當從宣布了自己誘騙海絲黛的事實,并死 在海絲黛懷抱中。海絲黛也從此得到了解放,帶著珠兒遠走他方。若干年后,珠兒長大成人,安了家立了業(yè),而海絲黛卻一人 再回到波士頓,仍帶著那個紅色的A字,用自己的“崇高的道德和助人精神”,把恥辱的紅字變成了道德與光榮的象征,直到老死?!稓W也妮·葛朗臺》的情節(jié)發(fā)展是在一八一九年波旁復辟的最后幾年期間展開。葛朗臺在大革命早年曾精明地獲得了一個繁茂的葡萄園和牧場,當教會的財產被清算后由中產階級和富裕的農民全部便宜地買下時,他的妻子又給他帶來了更多的地產。他又以放高利貸的形式借出金錢增加其資本。他辛苦勞作、精心侍弄他的田地和葡萄。在巴爾扎克眼中,他是個典型的農民,葛朗臺除了拿儂:一個高大、粗野、極為強壯而對他始終言聽計從的村婦外,誰也不相信。巴爾扎克通過葛朗臺的講話方式,對其他人的小心提防、冷漠和奸詐,他的農民的鞋子和服裝以及強加于家人的修道院般的囚徒般的生活等而把他描繪得活靈活現。享有巨大財富的快樂,建立一種舒適的生活方式,這些目標不在那位貪婪的吝嗇鬼的理解之內。而囤積財富,在買賣投機方面超過他的對手,這些對他來說就是一切。面對如此的偏執(zhí)狂,讀者對其殘酷無情和自私自利的反應有一種恐怖感,然而在他的專橫人格前也感到一種威懾力。葛朗臺與拿破侖或任何作曲家、藝術家、作家或政治家相似,因為他們都被一種單一專注的念頭所奴役而將所有常人的情感踐踏在腳下。小說的第一個重要場景是一八一九年歐也妮二十三歲生日,母親為她安排了簡單的宴席。葛朗臺不肯正視女兒嫁人的婚事:她會通過婚姻逃開他的管制;他會不得不為她提供嫁妝或分享她妻子的部分財產。讀者或許被小說家醉心于財產的積累和法律細節(jié)而感到光火,但這種不厭其煩的描述是為了通過對照繼承法將葛朗臺的為人而與歐也妮的感傷理想主義和天真慷慨形成鮮明映襯。由于對她的堂哥:她人生以來遇到的惟一的一位高雅的年輕人的愛慕,歐也妮在人生中第一次做出略微有些不當的舉動:她讀著查理放在床上沒寫完的信。在信中他向一位他所愛的巴黎貴婦人保證,宣布他即將奔赴東印度,表明在父親自殺后自己的清貧。當歐也妮懇求查理接受她積蓄不多的金幣:她僅有的財產(當她還是小姑娘時她父親在每年新年和生日時發(fā)給她的禮物)時,兩個年輕人開始了擔驚受怕的約會。查理出發(fā)去爪哇時,歐也妮答應等他回來。小說的下一個悲劇場面是當他逼迫女兒承認了她已不再有金幣之后;葛朗臺滿腔怒火的爆發(fā),接著歐也妮第一次違逆她父親。葛朗臺以只提供面包和水把她關在屋子里作為報復。他的妻子不堪他的虐待日益憔悴而一命嗚呼。當律師警告他,他的女兒在法律上是她母親財產的繼承人時,他確實變得溫和了。葛朗臺逼迫歐也妮放棄屬于她的那份財產,但是在這次高明的表白他對金錢的狂熱之情后,他在對那一堆金幣投以最后的貪婪的、瘋狂的一瞥后,突然猝死。他的死是文學作品中描寫得最精彩的情節(jié)。歐也妮把錢分給了拿儂、教會和家人,除了等待那個從未給她寫過片言只字的查理的歸來,她對生活毫無興趣。查理從東印度群島歸來,靠珠寶、外國的產品、奴隸貿易等發(fā)了財。在返回法國的船上,他為一位狡猾的貴婦人所左右,因為她答應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他若無其事地告知歐也妮他的決定。歐也妮的希望被擊碎了,但是又一次屈服于殘酷的命運,她付清了可能阻礙查理與貴族聯姻的債務。她自己在神父的勸說下,進入了無愛的婚姻,嫁給了一位僅僅一直覬覦著她萬貫家財的有經驗的男人。這樣一場“沒有毒藥、沒有短劍、沒有流血的資產階級悲劇”結束了。但是巴爾扎克描寫的這場悲劇比古希臘悲劇家埃斯庫羅斯的悲劇更殘忍更貪婪。世俗之人卑劣地工于心計的謀劃和心地純潔、率真浪漫的女性的虛幻理想主義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巴爾扎克之筆終于如愿地征服了世界?!都卫蛎妹谩肥珍浟嗣绹匀恢髁x小說家西奧多·德萊塞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嘉莉妹妹》,小說描寫了農村姑娘嘉莉到芝加哥謀生的不幸遭遇,真實地展現了美國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以及人與人之間冷酷的金錢關系。人應該怎樣活著?或者說,什么是理想的生活?貧窮低賤時,向往富貴榮華,并為此而努力,可一旦功成名就,又若有所失,似乎生活不僅是功名財利,那么,生活中還有什么呢?這就是德萊賽在《嘉莉妹妹》中給我們提出的問題?!朵撹F是怎樣煉成的》講述保爾·柯察金出生在烏克蘭的舍佩托夫卡城,他和母親、哥哥生活在一起。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生活得很貧窮。保爾因報復兇狠的神甫的虐待,被學校開除了。為了生活,保爾只好去火車站的食堂做童工,在那里,他看到了社會中更多的丑惡和不平。一九一七年沙皇被推翻了,紅軍來到了保爾的家鄉(xiāng)。在老布爾什維克朱赫來的引導下,年輕的保爾逐漸成長起來。他冒著危險救出被捕的朱赫來,并被哥薩克匪兵毒打,關進了監(jiān)獄……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保爾參加了紅軍,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偵察兵,后在著名的英雄布瓊尼率領的騎兵部隊中英勇作戰(zhàn)。他因負傷回到地方,擔任共青團的工作。他忘我地投身到為鞏固蘇維埃政權的建設和斗爭中。在嚴寒的西伯利亞修筑鐵路時,保爾的舊傷復發(fā),差點兒死去。出院后,保爾已不能正常工作,他很痛苦,身體每況愈下,以至雙目失明。他始終頑強地與病魔斗爭,并用筆寫下了光輝的人生?!栋偃f英鎊》是“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叢書之一,書中精選了馬克·吐溫膾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說24篇,這些小說或記敘人間的各種奇事異聞,展示人生百態(tài),如《火車上的嗜人事件》、《一樁稀奇事》等;或辛辣地諷刺金錢社會中人性的扭曲;或嘲諷世俗社會中認人茍且偷安的道德規(guī)范;或展示極端情境中人性的可能性。各篇小說大致按照發(fā)表時間先后順序排列。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他經歷了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fā)展過程,其思想和創(chuàng)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fā)展階段。他的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審視角度自然而獨特,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具劃時代意義的現實主義著作。19世紀末,隨著美國進入帝國主義發(fā)展階段,馬克·吐溫一些游記、雜文、政論,等的批判揭露意義也逐漸減弱,而絕望神秘情緒則有所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