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以杭州市道教協(xié)會的名義邀請林正秋教授撰寫《杭州歷史文化研究叢書:杭州道教史》,當時定為一年結稿,然而由于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研究杭州道教歷史與文化的資料非常稀少,相關文獻殘缺不全,故時間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推延至今。今適逢杭州玉皇山福星觀舉行第一期工程結束,殿堂重暉暨神像開光法會,倉促間與林正秋教授商議。林教授建議先將三年來撰寫的各類杭州道教史論文集結出版,以做拋磚引玉,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學者及名山高道大德們的指正。出版前,林教授邀請我為之作序,我也答應聊上幾句,充作序言。道教是繼承我國民族道統(tǒng)的唯一固有宗教,我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生活狀況、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大至治國安幫,小至衣食住行,都在道教的文化體系中有著生動而又豐富的體現。他那濟世利人的社會責任,慈愛和同的處世方式,順應自然的行為準則,崇儉抑奢的生活信條,清靜恬淡的精神境界,抱樸守真的價值取向,性命雙修的養(yǎng)生方法,以及天人和諧的生態(tài)智慧等等在現實社會中均有著豐富而又積極的現實意義。道教以現實的人生為出發(fā)點,在追求理想美好神仙境界的進程中,致力于現實世界和人格精神的合理構建,與我們今天所倡導的構建和諧社會目標以及“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是完全吻合和息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