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共存與民族分離運動:東南亞民族關系的兩個側面》的研究對象是東南亞的民族關系,著重探討這一關系的正、負兩個側面以及相關的問題。文化是探索東南亞民族關系演變的貫穿全書的主線。東南亞歷史的整體性造就了本地區(qū)文化的共同性,這種文化共同性成為多民族共存的決定性因素?,F(xiàn)代化進程中國家與社會的整合以及經濟生活的不可分割,又使多民族共存成為必然。但是,民族文化固有的接納與排斥的兩面性,使由此生成的不同類型的民族主義相互碰撞,加上經濟利益之爭,多民族共存與民族分離主義就成為東南亞民族關系的一體兩面。民族分離運動是民族沖突的極端表現(xiàn)形式,也是民族矛盾長期積累的結果,它在東南亞此起彼伏:緬甸克倫人、印尼亞齊人、泰南馬來人、菲南摩洛人都深陷其間。這幾場分離運動各有特點,而后三場的參與者都是穆斯林,他們與各國穆斯林激進派和溫和派一起構成東南亞龐雜的伊斯蘭文化板塊。政治-文化權利的訴求與經濟平等的渴望相互交織,使一些少數(shù)民族卷入漫長的斗爭,主體民族也深受困擾。然而,主體民族與少數(shù)民族既碰撞又共生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使其成為無果之爭,雙方的容忍和妥協(xié)又成為必然。在東南亞最大的國家印尼,爪哇族與外島民族之間資源分配的不公實際上是政治-文化不平等在經濟領域的投影,深刻地反映了民族關系的多重性,以及“共存-分離”矛盾運動的復雜性。一些不易走極端又難以和諧共處的民族關系大量存在于東南亞,增加了本地區(qū)民族關系的復雜程度。被視為“外來民族”的華人既受土著民族排斥又在時移勢變中被后者接納,成為處于“中間狀態(tài)”的民族關系之典型,對此只有糅合文化與經濟兩種因素才能有全方位的理解。重新闡釋馬來西亞馬、華兩個民族如何從并存中的對抗轉變?yōu)楣矘s中的競爭,就是朝著這個方向的努力。超越傳統(tǒng)的華人研究模式,將菲律賓、越南兩國的華人問題置于民族關系的框架內予以剖析,也是這種努力的一部分。探索東南亞的民族關系可以有兩個視閾:一是從容忍和歧視入手,對“共存-分離”的對立統(tǒng)一發(fā)展進程進行歷史的解讀,這是一種宏觀的、外在的解讀;一是從印象和評價切入,對民族之間的“排拒接納”進行心理層面的探察,這是一種微觀的、內在的解讀?!抖嗝褡骞泊媾c民族分離運動:東南亞民族關系的兩個側面》試圖通過宏觀與微觀結合、外在與內在互補的分析,同時結合“民族階級”、“社會沖突 民族斗爭”的多層面求索,探尋出一條研究東南亞民族關系的獨特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