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法律知識讀物傳播與閱讀:明清法律知識史

傳播與閱讀:明清法律知識史

傳播與閱讀:明清法律知識史

定 價:¥49.00

作 者: 徐忠明,杜金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法律史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1210178 出版時間: 2012-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437 字數:  

內容簡介

  隨著隋唐科舉制度的推行和完善,秦漢時期的“刀筆吏”或“文法吏”就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到明清時期,作為“正途”的科舉考試,法律知識的測試已經不再受到關注。就此而言,明清時期初入仕途的官員,幾乎沒有什么法律知識方面的訓練,更談不上司法經驗的積累。我們不禁要問:明清時期的司法官員是如何進行司法工作的?是誰在從事法律知識的生產?這些法律知識通過哪些途徑得以出版和傳播?刑部官員、州縣牧令、訟師群體和庶民在閱讀法律知識時又有怎樣的差異?閱讀這些法律書籍對司法實踐到底產生了哪些影響?與此同時,國家又是如何通過“法律宣傳”,來表明態(tài)度和達到統(tǒng)治目的的?《傳播與閱讀:明清法律知識史》通過借鑒出版史、傳播史和閱讀史的研究路徑和研究方法,沿著明清時期法律知識的生產、傳播、閱讀、運用這一主線,在史料鉤沉中向我們展示出一幅明清法律知識在官民之間傳播與閱讀的清晰圖卷。

作者簡介

  徐忠明,男,上海川沙人。1984年華東政法學院畢業(yè),法學學士;1989年中山大學法律學系畢業(yè),法學碩士;2002年中國政法大學畢業(yè),法學博士?,F為中山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中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比較法律文化。學術成果:《法學與文學之間》,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思考與批評:解讀中國法律文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包公故事:一個考察中國法律文化的視角》,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案例、故事與明清時期的司法文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中國法律精神》(與任強合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眾聲喧嘩:明清法律文化的復調敘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情感、循吏與明清時期司法實踐》,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版;《與》——蒙元時期庶民的日常法律生活》,上海三聯書店2012年版。在《中國法學》、《政法論壇》、《中外法學》等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杜金,女,江蘇徐州人。2005年中山大學畢業(yè),法學學士;2010年中山大學畢業(yè),法學博士(碩博連讀)?,F為中山大學法學院講師,中山大學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研究中心研究員,并兼任秘書長。研究領域:中國法律史、新法律文化史、司法倫理學。在《政法論壇》、《北京大學學報》、《中山大學學報》、《學術研究》、《現代哲學》、《法制與社會發(fā)展》、《華東政法大學學報》以及《清華法學》等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圖書目錄


清代皇權推動下的“官箴書”的編撰傳播——以《欽頒州縣事宜》為例(杜金)
清代高層官員主導下的“官箴書”傳播——以陳宏謀、丁日昌為例(杜金)
明清民間商業(yè)運作下的“官箴書”傳播——以坊刻與書肆為視角(杜金)
清代中國法律知識的傳播與影響——以汪輝祖《佐治藥言》和《學治臆說》為例(徐忠明)
清代中國的愛民情感與司法理念——以袁守定《圖民錄》為中心的考察(徐忠明)
懷疑與信任:清代地方官員司法權威的構建——以劉衡所著“官箴書”的吏治思想為例(杜金)
讀律與哀矜:清代中國聽審的核心概念——以“官箴書”為素材(徐忠明)
明清中國的法律宣傳:路徑與意圖(徐忠明)
讀律生涯:清代刑部官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杜金、徐忠明)
清代司法官員知識結構的考察(徐忠明、杜金)
困境與出路:回望清代律學研究——以張晉藩先生的律學論著為中心(徐忠明)
明清刑訊的文學想象:一個新文化史的考察(徐忠明、杜金)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