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猶太屠殺主題的小說或回憶錄源源不絕,很多人一看到相關主題的書,心里馬上對應出幾種刻板印象,但這本根據史料、以報導方式寫成的小說,以冷靜與透徹、平衡史實與虛構情節(jié)的敘事功力贏得許多肯定。 小說故事環(huán)繞著納粹侵占期間,羅茲工業(yè)城猶太人柴門?倫高斯基(ChaimRumkowski)與德軍妥協(xié),管理“猶太小區(qū)”,為德軍生產效力,甚至最后協(xié)助排定“遣散”順序及名單的著名歷史事件。倫高斯基被大多數(shù)人唾棄為納粹的走狗、壓迫者的同路人,他管理為數(shù)16萬人的自治區(qū),盡管在外受德軍頤指氣使,在自治區(qū)內他儼然是猶太人的專制君主。倫高斯基雖然最后沒能逃過“狡兔死,獵狗烹”的下場,但他讓自治區(qū)的經濟價值彰顯,不無某種程度上地延長了這整群猶太人的生命線。只不過,很遺憾地,自治區(qū)終究遭“解散”,倫高斯基也沒逃出毒氣室。 小說的原版封面照片本身就是歷史檔案,據了解,這應是奉納粹之命拍攝做為宣傳猶太自治區(qū)發(fā)展有成的樣板照片。2007年德國官方公布了一份長達3000頁的猶太自治區(qū)檔案,撰寫人是從曾在1941年至1944年間為自治區(qū)檔案部門工作的人當中所遴選的。這份檔案是這本小說重要的史實根據。 沒有經過高壓,不會知道靈魂在屈服或崩潰之前能抵抗什么考驗,能抵抗多久。高壓使人性變形,變得更加幽微和復雜。有人說,納粹主義的可怕在于它有一種腐蝕力,能使它的受害者腐化墮落,變得跟它一樣,因為納粹既需要大同謀,也需要小同謀,而惟有真正堅強的道德武器才能與之對抗。然而,大多數(shù)的個人在苦難中往往極其脆弱,歷史能教我們的,或許是讓人更了解人性吧?。?00pages/ Albert Bonniers Forlag/ Sep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