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建康城市權力空間:兼對儒家三朝五門觀念史的考察》(作者龐駿)是關于中國古代都城空間制度方面的基礎性研究。主要探討兩個話題:一是對東晉建康都城空間與中國古代都城空間模式之關系進行討論。從都城規(guī)劃思想、皇權政治制度、建筑實體空間等三個層面探討東晉都城的規(guī)劃特色;并重點解析建康都城中的宮城權力空間的形成、演變過程,揭示古代宮城制度所體現的政治實用、文化象征兩大功能。二是探討中國古代都城權力空間規(guī)劃特征的成因,尤其是儒家仁政思想下的三朝五門觀念的形成、內容、性質,及它所承載的順天應民終極文化價值等?!稏|晉建康城市權力空間:兼對儒家三朝五門觀念史的考察》由序言、正文、余論三部分構成,正文共分四篇。第一篇探討都城內外部政治空間。首先,從國家政權控制的角度剖析都城的地位與作用,影響都城規(guī)劃的思想和原則。其次,指出東晉江南定都的利與弊,它對都城建設、發(fā)展的深遠影響。再次,從一般的城市物質構成出發(fā),探討建康都城形制、都城六門制度及空間發(fā)展軌跡等。第二篇對都城內部空間中的核心權力空間——宮城制度進行考察。首先,比較了作為周漢典型政治制度的內(中)外朝制度與漢儒復古《周禮》理想王朝都城模型規(guī)劃下的三朝五門制度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指出其對宮城制度的影響,儒學三朝異于匠師三朝。從現實空間的實用功能和政權的合法性象征物兩個層面解析宮城規(guī)劃的主導思想。其次,從現實實用空間入手,具體考察宮內主要機構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的空間格局及其變化趨勢。第三篇對另一核心權力空間東宮進行探討,從東宮的位置和宮內建筑名稱、格局了解東宮空間的特征。 第四篇對都城禮制中的郊祀加以重點探討。余論對東晉建康城市重要權力空問的特征及成因進行分析。本書以東晉建康為例,主要探討了儒學三朝與匠師三朝的異同,分析東晉建康城市重要權力空間的特征及成因。建康都城是統(tǒng)治者實行“仁治”合法性統(tǒng)治工具,儒家禮制理想與王權政治現實交媾的復合產物,體現了形神兼?zhèn)涞某鞘姓w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