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論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折

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折

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折

定 價:¥48.00

作 者: 商偉 著 嚴蓓雯 譯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古代哲學

ISBN: 9787108041395 出版時間: 2012-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5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產(chǎn)生于十八世紀中葉的《儒林外史》在揭示精英政治的破產(chǎn)、文人的生存危機、道德淪喪和價值闕失等方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1803年刊行之后,這部小說聲名日著,歷久彌新,為文人讀者提供了自我鏡照和反省的絕佳契機?!度辶滞馐贰返纳Σ粌H在于它以敏銳的觀察和細膩的反諷筆法展現(xiàn)了士林的眾生百態(tài),而且在于它觸及到了儒家精英社會的一些核心問題及其困境。《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折:研究》以此為出發(fā)點來解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作者認為,十八世紀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發(fā)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轉變,這些轉變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儒家世界的最終解體。《儒林外史》既是這些轉變的產(chǎn)物,也是對它們的回應。而這正是《儒林外史》的意義所在,可以用來解釋它在中國思想、文化和文學史上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作者簡介

  商偉,1962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兩年后獲碩士學位,專修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1988年赴哈佛大學東亞系攻讀博士學位,研究領域轉向元明清小說戲曲。1997年任教于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2003年獲終身教職。后任狄百瑞東亞人文講座教授。自2011年起,執(zhí)杜氏中國文化講座教席。研究課題以戲曲小說為主,涉獵思想史、文化史、出版文化和閱讀史等領域。著作包括:Rulin waishi and Cultural Trans for mationin Late Imperial China(Cambridge:HarvardAsianCenter,2003),《文人的時代及其終結:1723-1840》(孫康宜和宇文所安主編《劍橋中國文學史》下冊第四章);正在寫作有關《金瓶梅詞話》的專著,新著《評點與圖像:(紅樓夢>現(xiàn)象及其它》即將出版。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言
導論
偶像破壞還是禮儀主義?
文人小說的悖論
自我闡釋和文化密碼
二元禮與苦行禮:《儒林外史》的儒家想象
在正史之外尋求規(guī)范秩序:重釋文化轉折
在權威敘述之外尋求道德想象:重釋文人小說
全書概觀
第一部分 禮與儒家世界的危機
導言
第一章 儒家儀注,顏李學派和《儒林外史》
泰伯禮和儒家儀注
顏李學派:禮儀與言述
《儒林外史》與顏李學說
第二章 泰伯祠:苦行禮與二元禮
郭孝子:行動中的苦行圣徒
二元禮的言述性
日尋
二元禮的雙重結構
苦行禮
郭孝子的懺悔:幻滅的一刻
第三章 泰伯祠的毀壞:危機中的苦行禮
從節(jié)孝祠到泰伯祠:王玉輝的歷程
反思苦行禮
禮儀和象征秩序
從坍塌的祠廟到想象的市井:精英文化的救贖?
結語
第二部分 正史之外
導言
第四章 歷史與時間:史傳之外的《儒林外史》
超越史傳
世俗時間,世俗歷史
過去、現(xiàn)在與敘述的當下性
第五章 禮儀的構架:開篇與結尾
苦行禮與時間
最終的評判
結語
第三部分 敘述創(chuàng)新與文化轉折
導言
第六章 《儒林外史》,白話小說和敘述者
龍三的插曲
共同話語的形成
敘述者與共同話語
第七章 戲仿與歷史的終結
舊文本,新世界:一次誤導的旅程
誰是權勿用?
作為敘述者的俠客
結語
第四部分 泰伯神話及其困境:重新定義文人小說
導言
第八章 泰伯神話與敘述問題
泰伯崇拜:書寫與行動
泰伯神話:至德與至真
泰伯敘述及其悖論
第九章 道德想象與自我反思
退讓
湖心島、戲臺與祠廟
結語
跋 《儒林外史》的詩意場域:鄉(xiāng)愁與失落的家園
附錄 《儒林外史》的作者、版本及其相關問題
中文版后記
參考書目
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