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與中國人影像

中國與中國人影像

中國與中國人影像

定 價:¥78.00

作 者: (英)約翰·湯姆遜 著 徐家寧 譯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歷史 中國史

ISBN: 9787549511228 出版時間: 2012-1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61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鴉片戰(zhàn)爭,太平天國……衰腐的晚清帝國在喘氣的間隙開始洋務(wù)運動,西學(xué)東漸,改變悄然發(fā)生。紀實攝影的先驅(qū)約翰?湯姆遜恰逢其時來到中國,以強烈的紀實風(fēng)格,記錄下落后腐朽與求變圖強并存的中國。因此有了這部中國最早的全景式影像記錄,也是第一部通過直觀的照片而不止是抽象的描述,多層面地介紹中國的皇皇巨著。1867—1872年間,約翰?湯姆遜足跡遍布中國南北各地,包括香港、澳門、臺灣、海南、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武漢、南京、鎮(zhèn)江、廈門、福州、宜昌、九江、煙臺、寧波……鏡頭下既有達官顯貴與販夫走卒,也有山川河流和民生時局,顯要人物如恭親王奕?、晚清重臣李鴻章、兩廣總督瑞麟、軍機大臣寶鋆、兵部尚書沈桂芬、工部尚書毛昶熙、戶部尚書董恂、數(shù)學(xué)家李善蘭等,都有珍貴的影像呈現(xiàn);又如煙客、媒婆、馬快、兵卒、囚犯、纖夫、乞丐、僧尼、商販、藝伎及識銀、繅絲、制茶、葬禮等等社會百態(tài)都有生動的記錄,金陵機器局、福州船政局、初建時的上海外灘,以及鐵路、輪船等新的氣息,也是書中重點觀照的對象。湯姆遜不僅僅是一名攝影大師,更是一位帶著自己的思考行走的觀察者,他對中國社會的解析涉及方方面面,無論鏡頭或是文字,視角都頗為科學(xué)、嚴謹,至今仍覺新鮮、生動。我們看到的人物、風(fēng)光、建筑、物什,不僅僅是1870年代中國的面貌,也是更長的時間跨度內(nèi)、甚至在某些方面數(shù)千年都鮮有改變的中國的側(cè)寫。因而很多時候,文字并不是照片的附注,而照片卻可視為文字的說明。湯姆遜出版此書的初衷,是為西方提供有關(guān)中國的百科全書式的影像資料,而在當(dāng)下中國,透過西方人探尋的目光,我們看到了一個近150年前真實存在的中國,看到了今天的中國從哪里走來。

作者簡介

  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1837—1921)蘇格蘭攝影家、地理學(xué)家、旅行家,紀實攝影領(lǐng)域的先驅(qū),是最早來遠東旅行、并用照片記錄各地人文風(fēng)俗和自然景觀的攝影師之一。湯姆遜出生于一個煙草商人家庭,1850年代初進入一家生產(chǎn)光學(xué)儀器的工廠做學(xué)徒,同時通過兩年夜校,他學(xué)習(xí)了一些自然哲學(xué)以及初級的數(shù)學(xué)和化學(xué)知識,并掌握了攝影技術(shù)。1862年,他成為皇家蘇格蘭藝術(shù)學(xué)會的會員。同年追隨哥哥威廉到了新加坡,生產(chǎn)經(jīng)營航海儀器,并開設(shè)了一家照相館,主拍人像。后又去過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暹羅(今泰國)、柬埔寨、越南。1866年,他探訪了剛被發(fā)現(xiàn)不久的吳哥窟,成為第一個為吳哥窟拍照的攝影師?;貒螅啻卧谘葜v中使用在暹羅、柬埔寨拍攝的照片,引起極大反響,因此于1866年入選皇家人種學(xué)會和皇家地理學(xué)會。1867年10月移居香港,開始了他攝影生涯中至關(guān)重要的幾年,“中國的湯姆遜”得以成名,“湯姆遜的中國”才得以呈現(xiàn)給讀者諸君。1881年他被維多利亞女王指定為御用攝影師。1921年10月7日,湯姆遜突發(fā)心臟病去世。《中國與中國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是湯姆遜最重要的作品,也為他帶來了巨大聲譽。其他作品還有《鏡頭前的中國》(Through China with a Camera)、《福州與閩江》(Foochow and the River Min)、《倫敦的街頭生活》(Street Life in London)、《柬埔寨的古跡》(The Antique of Cambodia)等。譯者徐家寧,長期從事中國老照片的研究和收藏,參與組織國內(nèi)首個影像拍賣專場。編譯有《1900,美國攝影師的中國照片日記》、《1904—1905,洋鏡頭里的日俄戰(zhàn)爭》、《中國與中國人影像》等書,并在《老照片》、《溫故》、《中國攝影》、《攝影之友》、《收藏》、《紫禁城》等雜志發(fā)表多篇文章。

圖書目錄

前言:中國影像收藏與出版新境界
譯序:晚清中國的光與影
自  序 【第一部】
恭親王
香港
香港的港口
香港的轎子
一個中國學(xué)童
一個中國女孩
一個香港畫家
香港的鐘樓
海傍
疍家女孩
疍家老婦和小孩
曲藝人
廣州的帆船
觀音廟的正門,香港
化緣的僧人
香港的街道
飯館里的煙客
吞云吐霧
晚飯過后
立志功名
梳妝
勞動階層的四張肖像
???,新的條約口岸,海南島
兩廣總督瑞麟
韃靼士兵
一位廣州仕女
女傭
新娘和新郎
廣州
昔日商館的所在,廣州
英國領(lǐng)事衙門,廣州
一家廣州當(dāng)鋪
河南寺,廣州
五百羅漢堂
住持
廣州的揀茶工
廣州的藥房街
踩制香片和珠茶
出口茶葉的稱重
一家茶廠,廣州
一間品茶室,廣州
廣州的紳士
識銀
繅絲
澳門
臺灣島內(nèi)的山道 【第二部】
木柵的竹子
臺灣的原住民
平埔番的民居
平埔番的范例
臺灣府附近
汕頭
中國南方的塔
潮州府的橋
男性的頭像,中國人和蒙古人
中國女性的發(fā)式
中國的演員
鼓浪嶼
廈門港
廈門婦女
中國女子的小腳
福州的兵工廠
福州租界
永福的隱寺
鼓山寺的住持和僧人
老式帆船
租界一隅,福州
梯田
牌坊
福州的苦力
馬快
乞丐
轎子
犁地
蒙古馬
中國的水果
茶樹
延平(YENPING)的急流
小船 【第三部】
浙江 寧波
福建會館
雪竇山
上海
上海外灘局部,1872年
上海的獨輪車
紡紗機
中國的法庭和懲處方式
枷刑
站籠
普陀山
揚子江
銀島
金山寺
南京的兵工廠
南京
明孝陵
洋槍隊
九江(租界區(qū))
街頭小販,九江
九江碼頭
鋸木工在工作
織帶機
漢口
漢口(租界)
黃鶴樓
從漢口到巫峽 【第四部】
中國的政府機構(gòu)
李鴻章
芝罘
天津
國子監(jiān)  北京
觀象臺
觀象臺
中國的房屋
女性的發(fā)型
前門大街
鐘樓,北京
鼓樓
北京的一家店鋪
活人墓
中國的醫(yī)生
街頭娛樂和消遣,北京
古玩商
中國的青銅器
古瓷
滿族女士和她們的婚姻
孔廟里的圣人牌位,北京
李善蘭和他的學(xué)生們
北京的一座牌樓
滿族葬禮,北京
班禪喇嘛的衣冠塔
圜丘和天壇,北京
滿族士兵
蒙古人
朝鮮人
圓明園
銅亭,萬壽山
石像生,明陵
長陵棱恩殿
守夜人,北京
北京的駱駝
南口峽谷
居庸關(guān)云臺
長城 【附錄】
約翰?湯姆遜與《中國與中國人影像》
原書及翻譯參考書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