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力學結構動力學中的非線性問題

結構動力學中的非線性問題

結構動力學中的非線性問題

定 價:¥88.00

作 者: (英)K WORDEN G R TOMLINSON 著 陳前,高雪 譯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國際機械工程先進技術譯叢
標 簽: 力學

ISBN: 9787111393863 出版時間: 2012-10-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9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國際機械工程先進技術譯叢:結構動力學中的非線性問題》結構嚴謹,內(nèi)容翔實豐富,緊密結合工程實際和科學實例闡釋和分析非線性系統(tǒng)的動力學行為,反映了非線性系統(tǒng)建模與參數(shù)識別領域先進的理論與技術方法?!秶H機械工程先進技術譯叢:結構動力學中的非線性問題》共分為8章。第1章是線性結構動力學的基本內(nèi)容;第2章和第3章介紹了非線性頻響函數(shù)的研究方法;第4章和第5章從不同角度研究了一種實用非線性檢測方法——希爾伯特變換;第6章和第7章分別為離散時間系統(tǒng)和連續(xù)時間系統(tǒng)的時域系統(tǒng)辨識技術;最后一章引入Volterra級數(shù)介紹了頻域系統(tǒng)辨識方法。《國際機械工程先進技術譯叢:結構動力學中的非線性問題》非常適合從事航空航天工程結構、離岸海洋工程結構、船舶結構、機械工程動力學、結構動力學、土木工程以及其他與非線性有關的各個領域研究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作為上述專業(yè)研究生的非線性動力學課程的教材或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結構動力學中的非線性問題》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譯叢序
譯者序
作者序
第1章 線性系統(tǒng)
1.1 連續(xù)時間模型:時域
1.2 連續(xù)時間模型:頻域
1.3 脈沖響應
1.4 離散時間模型:時域
1.5 差分方程的分類
1.5.1 自回歸(AR)模型
1.5.2 滑動平均(MA)模型
1.5.3 自回歸滑動平均(ARMA)模型
1.6 離散時間系統(tǒng)模型:頻域
1.7 多自由度(MDOF)系統(tǒng)
1.8 模態(tài)分析
1.8.1 無阻尼自由振動
1.8.2 有阻尼自由振動
1.8.3 有阻尼系統(tǒng)的強迫振動
第2章 從線性到非線性
2.1 引言
2.2 非線性的特征
2.2.1 線性系統(tǒng)定義——疊加原理
2.2.2 諧波畸變
2.2.3 齊次性與頻響函數(shù)(FRF)畸變
2.2.4 互易性
2.3 非線性的一般類型
2.3.1 三次剛度
2.3.2 雙線性剛度與阻尼
2.3.3 分段線性剛度
2.3.4 非線性阻尼
2.3.5 庫侖摩擦
2.4 測試系統(tǒng)中的非線性
2.4.1 安裝偏差
2.4.2 激振器的種種問題
2.5 非線性檢測的兩個經(jīng)典方法
2.5.1 頻響函數(shù)的應用——奈奎斯特圖的畸變
2.5.2 相干函數(shù)
2.6.不同形式激勵信號的利用
2.6.1 穩(wěn)態(tài)正弦激勵
2.6.2 沖擊激勵
2.6.3 快速掃頻激勵
2.6.4 隨機激勵
2.6.5 小結
2.7 頻響函數(shù)估計子
2.8 等效線性化
2.8.1 基本理論
2.8.2 在杜芬方程中的應用
2.8.3 試驗方法
第3章 非線性系統(tǒng)的頻響函數(shù)
3.1 引言
3.2 諧波平衡法
3.3 非線性系統(tǒng)的諧波共生
3.4 組合頻率
3.5 關于諧波平衡的補充說明
3.6 非線性阻尼
3.7 兩類典型的非線性系統(tǒng)
3.7.1 二次非線性剛度
3.7.2 雙線性剛度系統(tǒng)
3.8 諧波平衡法在飛行器地面振動測試中的應用
3.9 頻響函數(shù)的其他表述方式
3.9.1 奈奎斯特圖:線性系統(tǒng)
3.9.2 奈奎斯特圖:速度二次阻尼
3.9.3 奈奎斯特圖:庫侖摩擦阻尼
3.9.4 地毯圖
3.10 逆頻響函數(shù)
3.11 多自由度系統(tǒng)
3.12 衰減包絡線
3.12.1 慢變參數(shù)法
3.12.2 線性阻尼
3.12.3 庫侖阻尼
3.13本章小結
第4章 希爾伯特變換——一個實用的方法
4.1 引言
4.2 基礎理論
4.2.1 頻響函數(shù)實部和虛部的關系
4.2.2 模和相位的關系
4.3 計算方法
4.3.1 直接法
4.3.2 截斷數(shù)據(jù)的修正方法
4.3.3 傅里葉法1
4.3.4 傅里葉法2
4.3.5 傅里葉法2的應用
4.4 非線性檢測
4.4.1 漸硬三次剛度
4.4.2 漸軟三次剛度
4.4.3 二次阻尼
4.4.4 庫侖阻尼
4.5 激勵方式的選取
4.6 指標函數(shù)
4.6.1 NPR:非因果功率比
4.6.2 相涉函數(shù)
4.6.3 譜矩
4.7 表觀阻尼的測量
4.8 非線性系統(tǒng)的辨識
4.8.1 自由振動法(FREEVIB)
4.8.2 受迫振動
4.9 主元分析(PCA)
第5章 希爾伯特變換——復分析法
5.1 引言
5.2 希爾伯特變換中的復分析
5.3 蒂奇馬什(Tatchmarsh)定理
5.4 修正劣漸近行為的影響
5.4.1 幾個簡單示例
5.4.2 工程應用實例
5.5 傅里葉變換公式
5.6 遲滯阻尼模型
5.7 單極點的希爾伯特變換
5.8 無截斷誤差的希爾伯特變換
5.9 小結
第6章 系統(tǒng)辨識——離散時間系統(tǒng)
6.1 引言
6.2 線性離散模型
6.3 簡單的最小二乘法
6.3.1 參數(shù)估計
6.3.2 參數(shù)不確定性
6.3.3 模型結構的確定
6.4 噪聲影響
6.5 遞歸最小二乘法
6.6 時變線性系統(tǒng)
6.7 實際應用中的問題
6.7.1 輸入信號的選取
6.7.2 輸出信號的選取
6.7.3 關于采樣頻率的說明
6.7.4 歸一化的重要性
6.8 NARMAX建模
6.9 模型驗證
6.9.1 一步向前預測
6.9.2 模型輸出預估
6.9.3 相關性檢測
6.9.4 χ2統(tǒng)計量
6.9.5 一般性評論
6.10 基于相關性的指標函數(shù)
6.11 流體載荷系統(tǒng)的仿真分析
6.12 實際流體載荷系統(tǒng)的試驗分析
6.13 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理論的系統(tǒng)辨識
6.13.1 引言
6.13.2 線性系統(tǒng)
6.13.3 非線性系統(tǒng)
第7章 系統(tǒng)辨識——連續(xù)時間系統(tǒng)
7.1 引言
7.2 單自由度系統(tǒng)的MasriCaughey法
7.2.1 基本理論
7.2.2 插值步驟
7.2.3 幾個實例
7.3 多自由度系統(tǒng)的MasriCaughey法
7.3.1 基本理論
7.3.2 幾個實例
7.4 單自由度系統(tǒng)的直接參數(shù)估計
7.4.1 基本理論
7.4.2 圖解法
7.4.3 幾個簡單的試驗系統(tǒng)
7.4.4 碰撞梁的辨識
7.4.5 直接參數(shù)估計在緩沖器中的應用
7.5 多自由度系統(tǒng)的直接參數(shù)估計
7.5.1 基礎理論
7.5.2 試驗:線性系統(tǒng)
7.5.3 試驗:非線性系統(tǒng)
7.6 基于優(yōu)化理論的系統(tǒng)辨識
7.6.1 遺傳算法在分段線性和遲滯系統(tǒng)中的應用
7.6.2 基于梯度下降法緩沖器模型的辨識
第8章 Volterra級數(shù)和高階頻響函數(shù)
8.1 Volterra級數(shù)
8.2 實例分析:緩沖器的特征描述
8.3 Volterra諧波探測法
8.4 高階頻響函數(shù)的證明與闡釋
8.5 應用實例:波浪力的識別
8.6 頻響函數(shù)和希爾伯特變換:正弦激勵
8.6.1 頻響函數(shù)
8.6.2 希爾伯特變換
8.7 頻響函數(shù)和希爾伯特變換:隨機激勵
8.7.1 高斯白噪聲的Volterra系統(tǒng)響應
8.7.2 典型杜芬振子的隨機激勵
8.8 Volterra級數(shù)的有效性
8.9 多自由度系統(tǒng)的諧波探測法
8.10 高階模態(tài)分析:超曲線擬合
8.10.1 隨機激勵
8.10.2 正弦激勵
8.11 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型的高階頻響函數(shù)
8.11.1 WrayGreen法
8.11.2 NARX模型的諧波探測法:多層感知機
8.11.3 徑向基函數(shù)網(wǎng)絡
8.11.4 標定高階頻響函數(shù)
8.11.5 理論詮釋
8.12 多輸入Volterra級數(shù)
8.12.1 連續(xù)時間MIMO系統(tǒng)的高階頻響函數(shù)
8.12.2 離散時間MIMO系統(tǒng)高階頻響函數(shù)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