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現(xiàn)代建筑史》已經出版了十多年了,其中印刷過好多次。承蒙讀者的支持,這本書在建筑史類的出版物中能夠印刷這么多次,也是一個幸事,說明建筑發(fā)展快,讀者希望比較全面地了解現(xiàn)代建筑發(fā)展經過的歷程和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的重要建筑作品、重要建筑家,也希望了解一百多年來經歷過的建筑運動、風格。書的印刷量如此龐大,說明看的人多,但是那本書是十多年前的舊作,并且內中的資料整理有些是二十多年前做的,時過境遷,現(xiàn)代建筑發(fā)展得如此迅速,變化如此巨大,無論是當時用的參考資料。還是當時拍攝的圖片都有明顯跟不上現(xiàn)在的要求的情況,編寫那本書的時候,還沒有網絡,資料完全是在一個個大學的圖書館里面閱讀和手工檢索的,因此,難免有差錯和出入的地方。何況,當時對于處理這么龐大的一個主題還是有些經驗不足,在整個結構上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因此,時至今日,對第一版的書稿進行全面的修訂就很有必要了。這次修訂版,對童節(jié)作了部分調整,補充了一些內容,介紹了一些新的作品和新的建筑師,圖片也作了大量的更新。 現(xiàn)代建筑史著作在中國的種類偏少,是一個很突出的現(xiàn)象。我們現(xiàn)在建筑方面的出版物數(shù)量可以說是相當龐大,不但建筑類出版社出版,幾乎什么出版社都出版建筑書,這樣龐大的出版量,在選題上出現(xiàn)良莠不齊的情況,也是自然的?!珎€建設速度在人類歷史上最快的國家,一個建筑量在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國家,一個建筑師人數(shù)全球最多的國家,目前比較容易看到的中文現(xiàn)代建筑史就只有兩、三本,一本是1978年國內四所大學建筑系聯(lián)合編輯的《外國近現(xiàn)代建筑史》,寫作框架是以政治史做脈絡,并不足以反映現(xiàn)代設計發(fā)展的真正脈絡和原因,一本是近年三聯(lián)出版社引進的肯尼思·弗蘭姆普敦(KennethFrampton)的《現(xiàn)代建筑:一部批判的歷史》,那是~本用歷史做背景的批評著作,更多集中在對建筑運動的若干現(xiàn)象和理論的批評,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建筑史,因此,如果抱著了解現(xiàn)代建筑的過程的愿望去看的話,有許多地方是比較不清晰的;第三本是意大利建筑家里昂L.本奈沃洛(LeonardoBenvev010)撰寫的《現(xiàn)代建筑史》(Storia dell’AchitectturaModerna),中文譯本由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因為作者所在的角度是從意大利看世界建筑的發(fā)展,未必全面,那本書出來后,影響不大,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出版了中文版。外文中現(xiàn)代建筑史雖然種類也不算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弗蘭姆普敦的這本著作之外,威廉.柯蒂斯的《1900年以來的現(xiàn)代建筑》(WilliamJ.R.Curtis:Modem Architecture Sincel900)這本書。在西方建筑界,特別是在建筑院校中比較普遍使用,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特別在歷史框架的構造和在史論論述方面都更加完整,國內目前還沒有見到中譯本,因此希望早日見到中文翻譯本面世??偟膩碚f,中文版的世界現(xiàn)代建筑史論方面的著作還是偏少。在這本修訂版出版的時候,我有幾個問題想說明一下。 這本書是修訂版,修訂的基本要求是修改錯誤、補充不足、增加新內容,而修訂工作我自己訂了以下幾個標準是:存在錯誤的地方、不準確的地方、過于絕對的說法一律修改;這里有內容、理論闡述的錯誤,也有文字的錯誤和不準確的修改,這個工作花費的時間比較多;人名的翻譯進行了統(tǒng)一,并且在書后有人名翻譯對照~覽表;為了保持相對準確,在人物、建筑物、建筑運動和藝術運動出現(xiàn)在本書第一次的時候都在后面附加了原文的名稱;日文中的漢字中國讀音和日本讀音基本完全不同,比如丹下健三,讀音是TangeKenz0,因此全部用羅馬拼音注出。 原書中關于后現(xiàn)代主義的八、九兩童合并為一章。當時的布局,是因了后現(xiàn)代主義正處在高潮的情勢,現(xiàn)在后現(xiàn)代主義已經衰落,因而布局上已無須給予如此大的篇幅了。最后的第十章是新增加的,目的是反映21世紀以來建筑發(fā)展情況的內容,介紹和討論當代各個國家建筑設計的部分,添加了不少國家和建筑家、建筑事務所以及他們相關作品的介紹和簡單的評價,希望這個版本能夠適應讀者希望更多了解當代建筑情況的需求。 本次修訂基本保持了原書的通俗性,這本書是給大眾看的,主要是為學習建筑的學生而寫的。專家們有更深的學術要求,需要作更深入的學術探討,可以看其他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