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憲政的概念及意義 二、中華民國特色的憲政次序:從約法到憲法 三、本書的思路與結構 第一章南京政府憲政的起源 一、晚清、民國北京政府時期中國的憲政 (一)憲政思想進入中國 (二)清末預備立憲 (三)民國北京政府時期憲政道路的曲折與反復 二、孫中山的憲政思想 (一)憲政思想的核心--三民主義 (二)憲政的形式--五權憲法 (三)實現(xiàn)憲政的次序--建國程序三階段 (四)以黨治國思想和國民會議主張 第二章1931年國民會議與南京政府訓政 一、國民會議通過訓政時期約法 (一)國民黨內關于國民會議的主張與分歧 (二)國民會議代表的選舉與產生 (三)國民會議與訓政時期約法的制定與通過 (四)從憲政的角度看國民會議 二、訓政體制的確立與變化 (一)訓政時期約法與黨國體制 (二)戰(zhàn)時高度集權與蔣介石個人獨裁體制 附表 第三章憲政準備與圍繞憲政的糾葛和斗爭 一、南京政府的憲政準備 (一)“五五憲草”的制定與公布 (二)制憲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二、國民參政會與抗戰(zhàn)時期的兩次憲政運動 (一)國民參政會的設立與活動 (二)第一次憲政運動 (二)第二次憲政運動與中國共產黨聯(lián)合政府主張 三、政協(xié)會議與時代潮流 (一)抗戰(zhàn)結束后的政治局勢與各方主張 (二)政協(xié)會議關于憲政問題的討論 (三)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及其前后的斗爭 第四章南京政府行憲實踐 一、制憲國大與1946年憲法 (一)國民黨宣布單方面召開制憲國大 (二)制憲國大與憲法討論 (三)1946年憲法評析 二、行憲與“戡亂”--自相矛盾的政治索套 (一)國民黨行憲與“戡亂”并行的決策 (二)行憲國大代表選舉亂象 (三)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選舉與行憲政府組成 (四)有名無實的憲政 (五)行憲與南京政府的崩潰 第五章歷史的反思:南京政府憲政的失敗與昭示 一、晚清民國時期中國憲政的特點 (一)外源性與工具性 (二)曲折性與復雜性 (三)知識分子、政府、政黨在憲政中的作用 二、南京政府憲政評析 (一)南京政府憲政對孫中山思想的繼承與背離 (二)南京政府的憲政走向 三、南京政府憲政的啟示 參考文獻目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