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外語碩士/博士英語2014年考研政治1000客觀題突破200核心考點

2014年考研政治1000客觀題突破200核心考點

2014年考研政治1000客觀題突破200核心考點

定 價:¥29.00

作 者: 陽光考研命題研究中心 編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考試 考研 考研英語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0168630 出版時間: 2013-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47 字數:  

內容簡介

  《2014年考研政治1000客觀題突破200核心考點》具有以下特點:特:圍繞核心知識點,特別配置題目(時事政治復習,請關注10月出版的時事政治復習參考書)。專:專門針對考研政治的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設計。精:依據考試要求,精心設計題目及解析。解析做到精練,以便考生掌握學科知識。《2014年考研政治1000客觀題突破200核心考點》既可用于提高、;中刺階段,也適用于復習和理解知識點的階段。

作者簡介

暫缺《2014年考研政治1000客觀題突破200核心考點》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一、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和意義
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及其歷史形態(tài)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立在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形態(tài)和基本特征
五、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及其理論意義
六、物質和運動,運動和靜止
七、實踐的本質含義、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八、意識的產生、本質和能動作用
九、聯(lián)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
十、發(fā)展的實質
十一、現象和本質
十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十三、可能性和現實性
十四、事物存在的質、量、度
十五、事物發(fā)展的量變和質變及其辯證關系
十六、辯證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
十七、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十八、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十九、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fā)展中的作用
二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
二十一、堅持唯物辯證法,防止形而上學
二十二、規(guī)律及其客觀性
二十三、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作用
二十四、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二十五、認識發(fā)生的現實基礎
二十六、認識的本質與結構
二十七、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與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二十八、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相互關系
二十九、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
三十、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三十一、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
三十二、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
三十三、真理及其客觀性
三十四、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
三十五、真理的具體性
三十六、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
三十七、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三十八、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三十九、社會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在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中的作用
四十、生產力的內涵、構成要素和特性
四十一、科學技術與生產力
四十二、生產關系的本質和內在結構
四十三、社會的政治結構及其構成要素
四十四、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相對獨立性及其社會功能
四十五、社會規(guī)律及其特點
四十六、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及矛盾運動
四十七、社會發(fā)展過程的決定性和選擇性
四十八、社會發(fā)展過程的前進性和曲折性
四十九、國家的本質和職能
五十、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五十一、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革命與改革
五十二、社會發(fā)展和人的活動的關系
五十三、人的本質
五十四、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
五十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
五十六、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
五十七、商品的價值與價值量
五十八、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五十九、價值形式的發(fā)展與貨幣的產生
六十、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六十一、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形式
六十二、價值規(guī)律的主要作用
六十三、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六十四、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qū)分及其意義
六十五、剩余價值率
六十六、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
六十七、超額剩余價值
六十八、資本積累
六十九、資本有機構成
七十、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
七十一、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
七十二、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經歷的三個階段和采取的三種職能形式
七十三、社會總資本運行的核心問題
七十四、分析社會總資本運行的兩個基本理論前提
七十五、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根源和周期性
七十六、壟斷和競爭的關系
七十七、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
七十八、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和雙重作用
七十九、壟斷資本主義向國際范圍擴展的主要形式和對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八十、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矛盾和協(xié)調
八十一、經濟全球化發(fā)展趨勢的物質條件和現實基礎
八十二、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皮展的影響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一、毛澤東思想發(fā)展的歷史進程
二、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三、毛澤東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獨創(chuàng)性發(fā)展
四、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
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的重大意義
六、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fā)展的時代背景、理論基礎和社會歷史條件
七、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八、“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
九、“三個代表”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
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zhí)政為民
十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十二、科學發(fā)展觀,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老要求是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根本方法是統(tǒng)籌兼顧
十三、實事求是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
十四、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精神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
十五、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社會歷史條件
十六、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形成
十七、新民主主義革命昀動力
十八、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
十九、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
二十、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個主要法寶
二十一、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理論
二十二、中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和發(fā)展
二十三、實現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本原則和主要經驗
二十四、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二十五、黨的建設的基本經驗
二十六、加強執(zhí)政黨的建設,提出“兩個務必”
二十七、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革命的主要經驗和主要綱領
二十八、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過渡性質與主要矛盾
二十九、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歷史條件
三十、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容
三十一、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建設的關系
三十二、對農業(yè)、手工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
三十三、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
三十四、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三十五、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三十六、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工業(yè)化道路
三十七、“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建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
三十八、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及其意義
三十九、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及確立這一任務的依據
四十、發(fā)展是硬道理,是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四十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四十二、創(chuàng)新人才工作機制,培養(yǎng)、吸引和用好各類人才
四十三、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黨的中心工作
四十四、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發(fā)展動力
四十五、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
四十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