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理論與研究儒學與中國宗教

儒學與中國宗教

儒學與中國宗教

定 價:¥36.00

作 者: 張踐 著
出版社: 中國財富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儒家 哲學 哲學/宗教

ISBN: 9787504744722 出版時間: 2013-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4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文化中國書系:儒學與中國宗教》所收集的內(nèi)容,都是筆者21世紀以來發(fā)表的相關(guān)論文,可以說比較集中地闡述了涉及儒學與中國宗教的相關(guān)問題,是筆者幾十年學術(shù)研究的精華。由于論文寫作的要求,很多問題難以充分展開,所以只能做出索引,請讀者參閱相關(guān)著作或拙作的相關(guān)部分。為了照顧體系的完整性,筆者這次整理論文時,對其中重疊的內(nèi)容進行了一些刪削,或在書中做了相關(guān)索引,供讀者參考。另外有一點情況要向讀者說明,在這十幾年的時間中,筆者自己的思想也在發(fā)展,所以文章思想或有少許差異。為了保證全書論述準確性,在盡量保持原文本來面貌的前提下,筆者做了少量修正,特向讀者說明。

作者簡介

  張踐,1953年3月出生。中國人民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教授,教育部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基地專任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客座教授,國際儒掌聯(lián)合會理事、普及委員會主任,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尼山圣源書院副院長,中國宗教學學會理事,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研究員。長期從事中國宗教史和中國哲學史的研究工作。獨立完成或合著:《中國宗教通史》(上下卷)(本書2002午獲教育部科研成果一等獎)《中國歷代民族宗教政策》《宗教·政治·民族》(2004年9月(國家社科基金優(yōu)秀成果文庫第一批入選項目,第五屆吳玉章科研成果獎)等70余本,發(fā)表了《儒教與中國政治》《儒家宗教觀的形成及其歷史影響》《儒家孝道觀的形成與演變》等論文百余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儒學的宗教觀第一節(jié) “仁”是儒學一以貫之的核心價值一、仁學本質(zhì):忠恕之道,一以貫之二、人與他人:推己及人,仁者愛人三、人與社會:仁政德治,協(xié)和萬邦四、人與自然:仁民愛物,萬物一體五、人與彼岸:約禮人仁,敬而遠之第二節(jié) 儒家宗教觀的形成及其歷史影響一、傳統(tǒng)宗教的演化與嬗變二、儒家宗教觀的形成及其特點三、中國古代政府的宗教政策及其特點第三節(jié) 從《易傳》《禮記》看儒家的人文精神一、對古代宗教的理性化解釋二、對“禮教”政治作用的人文化闡述第四節(jié) 秦漢之際的文化選擇與儒教的形成一、政教溯源——從神治到教化二、秦王朝“以法為教”的致命缺失三、黃老“不言之教”的利弊得失四、漢武帝的“獨尊儒術(shù)”和儒教的形成五、儒教的名稱及其學科屬性 第二章 儒學與政教關(guān)系第一節(jié) 儒教與中國政治一、儒教的超驗性二、宗法性倫理宗教的政治功能三、儒學的宗教觀奠定了政府宗教管理政策的基礎(chǔ)第二節(jié) 儒教決定了中國文化的結(jié)構(gòu)以及對于佛、道教的認識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三個層次及宗教性的差異二、個人精神生活上的巨大空隙三、漢代教化論視野下的佛教和道教第三節(jié) 因果報應(yīng)論對傳統(tǒng)政治“正義”觀的補充一、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的“正義觀”二、佛教的因果報應(yīng)說三、因果報應(yīng)說對儒家社會“正義”觀念的補充第四節(jié) 神不滅論對世俗政治秩序的輔助作用——兼論范縝的《神滅論》一、神滅論與神不滅論孰更有利于政治二、梁武帝的妥善處置及神不滅論的重要影響第五節(jié) 古代政府的僧籍認定與管理一、僧籍管理制度的初建二、僧籍管理制度的成型三、僧籍管理制度的嬗變四、古代僧籍管理制度變遷的啟迪第六節(jié) 明清政府的“嚴管”宗教政策及其影響一、嚴管政策導致正統(tǒng)宗教的退化二、宋明理學的強化導致宗教思想的衰微三、不能引導民間宗教向上層化、民俗化發(fā)展……第三章 儒學與民族宗教第四章 儒學與宗教對話附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