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文化評述文化的蹤跡影像的激流

文化的蹤跡影像的激流

文化的蹤跡影像的激流

定 價:¥28.00

作 者: 陳旭光 著,譚五昌 編
出版社: 昆侖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新銳批評家文叢
標 簽: 文化 文化專題研究

ISBN: 9787802390188 出版時間: 2013-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3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國新銳批評家文叢:文化的蹤跡 影像的激流》視野開闊,立論鮮明而語體活潑,意在為這個變動不居的多元時代“立此存照”,為讀者提供了一份意味深長的中國“影像地理志”和當代“文化地形圖”。

作者簡介

  陳旭光,浙江人。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藝術學院教授、影視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高教影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致力于當代影視學術與文化的批評研究,系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資深評委。主要著作有《藝術的意蘊》(2000)、《中西詩學的會通》(2002)、《當代中國影視文化研究》(2004)、《影視鑒賞》(2009)、《影像當代中國:藝術批評與文化研究》(2011)等。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輯:影像文化的轉型與話語變遷
影像的激流:當代中國的文化轉型與影視話語變遷
悖論與選擇:全球化語境與中國電影的現(xiàn)代化/民族化問題
六十年中國文藝變遷的一個視角:從“理性美學”到“感性美學”
華語電影大片十年:全球化時代中華文化的影像化表述
“經(jīng)典大眾化”:重構與消費
第二輯:影視的創(chuàng)意力、想象力和批評空間
中小成本喜劇電影的“后馮小剛”時代
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誰在說”和“怎么說”
反思中國電影的想象力缺失問題
電影中“搖滾”的形象及其文化含義
電視劇創(chuàng)作態(tài)勢:創(chuàng)意的限度、現(xiàn)實的邊限與價值觀本位
電視劇文化功能與影視文化批評的空間
第三輯:中國電影的“代際”問題與青年文化的凸顯
第五代導演:身份認同、時間焦慮與“視覺的啟蒙”
第六代導演:個體主體性的成長
第六代電影:青年文化的表征
第四輯:電影導演的藝術素描與藝術辯證
黃建新:“?!迸c“變”的藝術辯證法
王小帥電影精神素描:從《冬春的日子》到《青紅》
路學長:《租期》及第六代導演的某種現(xiàn)狀或路向
張元:“紀實”的蹤跡
第五輯:個案:敘事、類型與文化的癥候
《夏日暖洋洋》:主體意識、“現(xiàn)代性”反思、紀實的“表現(xiàn)”和“抽象”
《益西卓瑪》:精神皈依、自我超越與語言的自覺
《美麗的大腳》:“影響的焦慮”之偏離、自我的超越及其限度
《太陽照常升起》:分段敘事、夢幻拼貼與復雜的主題寓意
《手機》:馮小剛的“變臉”與電影中的媒體
《集結號》:雙重的突破與“庶民的勝利”
《梅蘭芳》:藝術人生的還原 心靈史詩的呈現(xiàn)
《三槍拍案驚奇》的“三槍”:品牌、類型、大眾
《建國大業(yè)》:“創(chuàng)意”制勝與“國家形象”的重建
《孔子》:價值選擇與國家形象塑造
《趙氏孤兒》:敘事與哲理的齟齬或“因意害辭”
《失戀33天》:女性視角、小資情調(diào)、物質(zhì)主義與青年電影“主流化”癥候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