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新金融系列教材:家庭金融理財》講述的是理財,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中國有句老話:“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要受窮?!边@里的“算計”說的就是理財。這句俗語很有哲理,其含義是,各種開銷并不是導致一些家庭生活“窮”的緣故,而沒有打理好家庭財富才是導致生活窘迫的原因;同理,勤勞可以致富,但并不是讓家庭生活持續(xù)“富”下去的充分條件,要保證家庭生活質量隨著社會發(fā)展而不斷提升,善于管理好家庭財富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使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由此引發(fā)家庭理財的需求日趨高漲。據一些專業(yè)機構的調查,在城市中,70%的家庭對理財服務表示出濃厚的興趣,而在農村也有超過50%的家庭希望學會一些與市場經濟接軌的理財方式與理財思路。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金融機構將市場拓展的重點之一放在了個人理財方面,各種理財產品應運而生,各類理財規(guī)劃師的資格考試方興未艾。也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理財課程登上了大學講堂。目前,在大學課程中,“家庭理財”或“個人理財”的課程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結合金融機構的職業(yè)資格考試,如AFP、CFP、CFA等設置的課程,其培養(yǎng)目標就是“理財規(guī)劃師”或者“財富管理師”;、另一類是教會大學生一些理財的知識與技能,使每個人都能根據自己的具體條件、自己的家庭狀況來自主理財。當然,這兩類課程有很多內容是交叉的,但學習與訓練的重點有很多顯然是不同的。在大學教育已大眾化、走向普及,不再是針對少數群體的“精英教育”的條件下,后者與大學的整體教學培養(yǎng)目標更加貼切一些。在新時期,大學生特別是財經院校的大學生,不僅僅需要懂得宏觀經濟理論,懂得國民經濟運行機理,懂得財政、金融、企業(yè)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理論前沿與學術熱點,同時還要具備處理好家政管理、就業(yè)福利、住房養(yǎng)老、子女生育教育等一系列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只有這一系列的“家務事”都處理好了之后,才能在市場經濟中大顯身手,才能在社會經濟領域中挑大梁,才能成為各種各樣的所謂“大師”。故我們不應僅僅將這類課程視為是講授“雕蟲小技”的“非主流”與“非主干”課程,事實上,培養(yǎng)大學生的基本生存能力也是大學課程體系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