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 選擇的歷史與歷史的選擇
第一編 進退失據的舊邦新造(1840—1911)
第一章 發(fā)展與困惑:鴉片戰(zhàn)爭后的道路選擇(1840—1860)
第二章 頓挫與中興:同光時期的道路選擇(1861—1894)
第三章 變局與覺醒:甲午戰(zhàn)爭后的道路選擇(1895—1900)
第四章 新政與革命:《辛丑和約》后的道路選擇(1901—1911)
第二編 民主革命由舊到新的路徑轉換(1912—1949)
第五章 主義與運動:民國初年的道路選擇(1912—1919)
第六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的選擇(1919—1927)
第七章 十年內戰(zhàn)時期亂局和各種選擇(1927—1937)
第八章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選擇(1937—1945)
第九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籌建新中國(1945—1949)
第三編 跨越“貧困陷阱":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戰(zhàn)略的選擇(1949—1976)
第十章 新中國初期的政治體制和新民主主義各項政策(1949一1952)
第十一章 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道路的確立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1953—1956)
第十二章 走自己的路:曲折的探索(1956—1966)
第十三章 “文革”十年的曲折探索和誤區(qū)(1966—1976)
第四編 實行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與發(fā)展(1976—2012)
第十四章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選擇改革開放(1976—1984)
第十五章 “摸著石頭過河”與堅持“兩個基本點”(1984—1991)
第十六章 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992—2002)
第十七章 科學發(fā)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選擇(2002—2012)
附錄:“中國模式”研究之新動向與再認識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