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長,北魏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他從小喜好游歷,培養(yǎng)了“訪瀆搜渠”的興趣,成年后周游了北方黃淮流域的廣大地區(qū),足跡遍布今河北、河南、內蒙、陜西、山東、山西、江蘇、安徽等省。他每到一地都要認真勘察水道形勢,游覽名勝古跡,在實地考察中搜集豐富資料;并查閱大量文獻,引書多達437種,輯錄了漢魏金石碑刻多達350種左右,還收錄了不少諺語方言、民間歌謠、傳說故事等,對《水經》的不足和錯誤進行了補充,修正,歷時半生完成了舉世無雙的地理名著《水經注》。關于撰寫《水經注》的原因,酈道元在自己的序言中作了交待:首先,當時存在的地理典籍中,《山海經》過于荒雜;《禹貢》只具輪廓;《漢書·地理志》記述不夠詳備:《水經》雖專述河流,但過于疏略。他為了將自己豐富的地理知識傳于后人,最終選定《水經》為綱來描述全國的地理概況。其次,他認識到地理現象的不斷變化,因而決定記錄瞬息萬變的地理概況,以貽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