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出版理念與出版組織的變遷
中國傳統(tǒng)圖書價值觀的當代意義
大學出版與現(xiàn)代學術品格的形成
資本時代的出版,需要哪些內功和定力?
為什么古代中國出版商大多是百年老店?
中國農書出版小史
曾樸父子的“玩票兒”——真善美書店
傳統(tǒng)圖書生產成本定價理論的缺陷兼對讀者細分定價方法的
探討
圖書品牌價值的評估與測算研究
“精神旅行”——圖書消費行為的特殊性研究
出版人的三張臉
科層管理,圖書出版產業(yè)化之殤?
未來出版業(yè),拿什么吸引時代青年的精英?
由文化政治到文化生意——編輯出版“革命”的隱憂
金融與出版,從另一個角度解析中國書業(yè)制度環(huán)境
第二輯 閱讀消費與發(fā)行渠道的變遷
書店的面孔
貼身服務——“隨軍書店”啟示
小人物何以能夠做成文化大生意?
由一百多年前的“購書品人”到今天讀者學研究
圖書宣傳不能“目中無人”
圖書下鄉(xiāng),60年輪回史
栽種文化的常青樹——出版社在這個時代的價值與意義
會議營銷,由盛到衰的歷史
專業(yè)經銷商的巧妙變身與圖書業(yè)的整體升級
盜版的病根及其歷史
出版社的“夫妻檔”、“兄弟檔”
高校教材,在改革的十字路口——發(fā)達國家大學教材與我國高
校教材的對比談
重拳擊向高校教材三大軟肋
連環(huán)畫,閱讀的生命何以如此之短?
中國圖書消費趨勢研究——以于丹《論語》為例
第三輯 出版技術與媒介載體的變遷
將閱讀變?yōu)橄順贰矫婷浇槿绾螒獙磳砼R的閱讀革命
撕碎、撕碎,撕碎之后是拼接——遠程教育教材出版啟示錄
解除中國大學教材根本之患的三大舉措
主動迎接中國教育出版業(yè)的二次革命
《說文解字段注》與《客觀知識》——我在這個時代的精神成長
“碎片化閱讀”——移動出版的內容特征
銀行害怕文化傳播公司
農民也看“杜拉拉”?
口碑式營銷,永遠的魅力——《杜拉拉升職記》的購買因素分析
看書?看手機?大學校園里的閱讀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