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前言
從徽班到京劇
徽班進京
“四箴堂”程
精忠廟首
徽、梆南下與“京劇”得名
南北梨園體制
京劇審美趣味
上海與京劇的全面成熟
滿城爭說叫天兒
譚鑫培六下申城
楊月樓案與京劇演員社會地位的變遷
汪笑儂與京劇改良風潮
潘月樵:名伶與革命
京劇名角與上海
汪桂芬與上海
楊小樓、余叔巖和上海
梅蘭芳初到上海
上海與“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與《四五花洞》唱片
杜祠堂會名伶會聚
南派、海派與麒派
“南派”、“海派”與“外江派”
《貍貓換太子》和連臺本戲、機關
布景
從麒麟童到周信芳
坤伶與上海
京劇的各面與上海
京劇與唱片的結緣
批評、理論與出版
京劇教育
京劇和電影
票友和票房
上海京劇進入當代
京劇成為國家事業(yè)
現(xiàn)代戲和樣板戲
從“文革”到“新時代”
上海京劇進入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