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刑事審判模式
一、職權主義刑事審判模式
(一)職權主義的形式特征
(二)職權主義的實質內容
(三)職權主義的缺陷
二、當事人主義刑事審判模式
(一)概念和特征
(二)當事人主義刑事審判模式的
內容
三、當事人主義刑事審判模式的
制度表現(xiàn)
(一)審判制度
(二)控訴制度
(三)辯護制度
(四)被害人保護制度
(五)證據制度
(六)程序分流
第二章 刑事審判模式經濟分析的理論基礎
一、刑事審判中的理性選擇
(二)理性選擇理論
(二)刑事審判中的理性假定與非理性訴求
二、效率與正義具有統(tǒng)一性
(一)正義具有效率的含義
(二)效率包含正義因素
三、刑事審判模式經濟分析的理論視角
(一)交易成本論
(二)博弈與均衡論
(三)公共選擇論
(四)福利經濟學
(五)行為法經濟學
(六)競爭與合作理論
(七)效率理論
四、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一)個人主義方法論
(二)規(guī)范分析與實證分析
(三)成本收益分析
(四)微觀分析與宏觀分析
(五)靜態(tài)分析與動態(tài)分析
第三章 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結構的經濟分析
一、當事人主義刑事審判模式的結構
(一)對抗競爭的普遍性
(二)對抗與合作:當事入主義刑事審判的結構
二、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下的對抗與合作機制
(一)對抗機制
(二)合作機制
(三)對抗與合作的辯證關系
三、對抗與合作:當事人主義刑事審判模式的效率生產
機制
(一)對抗的效率生產機制
(二)合作的效率生產機制
四、法官調控與規(guī)范引導
(一)機制障礙與法官調控
(二)合作的外部性與法官調控
第四章 當事人主義刑事審判模式證明過程的經濟
分析
一、作為成本平衡機制的證據制度
二、證據采集:發(fā)現(xiàn)事實的生產成本最小化
(一)生產成本論與事實發(fā)現(xiàn)
(二)舉證責任分配
(三)控辯雙方的調查取證
三、證據審查:溝通事實的交易成本最小化
(一)交易成本與證據審查
(二)證據開示
(三)交叉詢問
四、證據認定:確認事實的行為成本最小化
(一)行為成本與證據認定
(二)法官自由心證的行為成本
(三)當事人主義模式下行為成本最小化
第五章 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訴訟行為的經濟分析
一、訴訟行為的經濟分析
(一)法官審判行為的經濟分析
(二)檢察官訴訟行為的經濟分析
(三)當事人訴訟行為的經濟分析
二、訴訟行為關系的經濟分析——博弈的視角
(一)當事人主義刑事審判的理性之維
(二)當事入主義刑事審判中的博弈與均衡
三、博弈的程序保障機制:正當程序
(一)正當程序與刑事審判
(二)刑事審判正當程序的構建
第六章 當事人主義刑事審判模式“判解”的經濟
分析
一、福利經濟學的啟發(fā)與刑事審判的價值和功能
(一)福利經濟學的啟發(fā)
(二)刑事審判的功能與價值
二、當事人主義刑事審判模式的二元解
(一)刑事判解唯一性問題
(二)福利社會與刑事判解
三、建立在正當性基礎上的刑事審判二元解
四、刑事審判的合法性解與合理性解
(一)刑事審判的合法性解
(二)刑事審判的合理性解
五、小結
第七章 法經濟學視角下刑事審判模式的效率
一、法經濟學視角下的刑事審判效率觀
(一)目標:福利觀
(二)方法: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三)維度:成本觀與收益觀
(四)機理:競爭觀與合作觀
(五)形式:平等觀與博弈觀
(六)保障:程序正義觀
二、法經濟學視角下的刑事審判效率理論
(一)程序福利與正義論
(二)程序主體與利益論
(三)程序博弈與均衡論
(四)程序競爭與合作論
(五)程序成本與收益論
三、當事人主義刑事審判模式的效率表現(xiàn)
第八章 我國刑事審判模式的改革與完善
一、我國“強職權”刑事審判模式的效率問題
(一)“強職權”模式
(二)效率問題
二、建立當事人主義為主、職權主義為輔的刑事審判
模式
(一)訴訟主體職能的回歸
(二)審前程序的優(yōu)化
(三)審判程序的優(yōu)化
(四)辯訴交易制度的確立
(五)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