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xué)藝術(shù)小說言情小說無比美妙的痛苦

無比美妙的痛苦

無比美妙的痛苦

定 價:¥29.80

作 者: (美)約翰·格林 著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情感 小說 言情

ISBN: 9787544831222 出版時間: 2013-09-01 包裝: 平?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04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 如果我們在世界上留下的印記難免是傷疤,那就選擇你深愛的那個人來傷害吧◆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之中難以尋覓的最純真的愛◆感動全球的生命戀歌,無人能及的坦誠的人性剖白◆海外版權(quán)轉(zhuǎn)售34國,美國暢銷書作家朱迪·皮考特、馬克斯?蘇薩克傾情推薦重病中的女孩海蓁,愛上了同病相憐的男孩奧古斯塔斯,死神的身影伴隨著青春的曼妙,兩個年輕人在讓人羞赧的生理折磨和情感考驗中互相依偎。海蓁想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完成荷蘭之旅,男孩忍著病痛,幫她完成了心愿,就告別了這個世界,在有限的日子里給了女孩永遠(yuǎn)的愛。女孩讀著男孩留下的信,凄然淚下……苦難中兩顆純潔心靈的撫慰,殘酷中青春之花的綻放,作品將愛情與死亡寫得如此平實而奇異,催人淚下,在洗滌人類情感的同時,讓人體味生命和愛情的美妙與痛苦。本書問世后,好評如潮,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首位。二十世紀(jì)??怂闺娪肮举彽帽緯娪案木帣?quán),已經(jīng)開拍。

作者簡介

  約翰·格林,《紐約時報》暢銷書首席作家。曾獲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普利茲獎、年度青少年文學(xué)最佳圖書、普利茲獎銀獎、埃德加?愛?倫坡獎,入圍《洛杉磯時報》圖書獎。約翰?格林的每部作品都會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榜,且常年雄踞前三名。約翰?格林與他的兄弟漢克也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博客網(wǎng)站之一“播客兄弟”(youtube.com/vlogbrothers)的創(chuàng)辦者。讀者可以加入約翰-格林的180萬twitter粉絲群(@realjohngreen)和tumblr (fishingboatproceeds.tumblr.com)或訪問他的個人網(wǎng),領(lǐng)略格林的無上魅力。

圖書目錄

譯后記 作者:盧寧 我十五歲那年,開始考慮死亡的問題。 那時候我為了一個發(fā)現(xiàn)而一連幾個月沮喪不已:宇宙——宇宙那么大!我在日記本上寫道:和宇宙的無限比起來,任何有限的東西都沒有什么分別。都可以忽略不計。 那時候我所考慮的死亡,似乎還是一個抽象概念。大得叫人灰心喪氣、無法思考的無限之宇宙從頭頂上威壓下來,我只覺得死亡與其說叫人恐懼,不如說更像一個帶有幾分神秘的不確定性的歸宿,像是糖果罐里一塊沒有嘗過的糖,但我能忍住不去偷拿,因為我知道它總會在那里。畢竟,對于在中考的忙亂縫隙中抽空看動漫、又從動漫中開始思考宇宙人生的平凡少女,死亡還是那么遙遠(yuǎn)。 對于十六歲的海蓁,死亡是活生生的具體現(xiàn)實,是火燒灼胸腔般的疼痛、是五臟六腑都要被扯出來一般的折磨、是媽媽放棄了自己生活的整日牽掛、是爸爸過多的眼淚。在經(jīng)歷了重癥監(jiān)護(hù)室的死亡預(yù)演之后,年輕的海蓁的生命,是靠特效藥從命運(yùn)那里偷來的一段日子,而死亡,是她頭頂懸在發(fā)絲上的利劍。 我原以為《無比美妙的痛苦》是一本關(guān)于癌癥和死亡的小說。 但在我譯完全書之后,總覺得不,還不止如此。作為一個讀者,我為這本書深深著迷;在修改、校對的那些天里,跟兩種語言的字詞扭打糾纏之外,這本書在我心里攪動起的思緒也在慢慢發(fā)酵,讓我覺得必須找個機(jī)會傾吐出來。 但從何說起呢? 從某種意義上說,《無比美妙的痛苦》是一本關(guān)于愛和恐懼的小說。 一、恐懼 彼得?范?豪滕說:“世上只存在兩種感情:愛和恐懼。” 他真是個天才的小說家。正如本書作者約翰?格林一樣。 海蓁第一次見到奧古斯塔斯,是在互助小組的聚會上,奧古斯塔斯被問到一個大有深意的問題:你害怕什么? 不,奧古斯塔斯并不害怕死亡本身,正如他的名字(“奧古斯塔斯”也可譯作“奧古斯都”,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所暗示的一般,懷著高貴英雄主義精神的奧古斯塔斯害怕的是被遺忘。 隨死亡而來的遺忘,是絕大多數(shù)蕓蕓眾生無法避免的命運(yùn)。莎士比亞那強(qiáng)勁的詩篇固然永存,但誰還記得其中所描寫的斯人?曹雪芹批閱十載的《紅樓夢》,到如今千萬人賴以為生,誰又能真正在考據(jù)中重現(xiàn)曾經(jīng)鮮活的那些女子的倩影? 奧古斯塔斯最后留下的信里寫道:“幾乎每個人都對于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記有一種執(zhí)念。想要留下點遺產(chǎn)。想要比死亡更長存。我們?nèi)枷M汇懹?,我也是?!? 正是這種執(zhí)念,讓人類造山填海,建起了金字塔,鑄就了一座座歷史豐碑,甚至向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發(fā)出了孤獨的喊聲。有時它讓人們創(chuàng)造出難以想象的美好事物,也許更多時候它讓人們犯下駭人聽聞的惡行。 然而,“總會有一天,”海蓁說,“整個人類,不會有一個人留下來,記住任何人的存在,記住人類所做過的任何事情?!覀兯龅囊磺校覀兘ㄔ斓膶懴碌乃伎嫉陌l(fā)現(xiàn)的都會被忘記……也許那一天很快就會來臨,也許還有億萬年之遙,但即使我們能逃過太陽的坍塌,也不可能永遠(yuǎn)活下去。有機(jī)體產(chǎn)生最初的意識之前,時間就已經(jīng)存在;意識消亡之后,時間依然長存。人類無法避免、注定要被遺忘?!? 讓我再來問問你:你害怕什么? 我還記得小時候,大約三四歲吧,常常做同一個噩夢,這也是我所能記的第一個夢。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想起這件事了。夢的情節(jié)很簡單(幾乎可以說沒有情節(jié)):有人逼我往一個大管子里面看,那個管子無窮無盡地延伸。我很害怕,但不得不看。 現(xiàn)在想來,可怕之處或許在于:我的視線替代我向“無限”中墜落。 長大之后,我也有過類似的恐懼經(jīng)歷,只有兩次,但印象深刻。一次是在天文館的球幕劇場看《神奇的宇宙》;另一次是在巴厘島旅游時,晚上回酒店,從門口水池曲折的木板橋上走過,昏暗的恍惚之中,猛然看到橋下的池水深不可測(其實是頭頂夜空的倒影),一時間突然覺得仿佛踏足在萬仞深淵之上,腳下是一片巨大澄澈的虛空,其中散發(fā)出嶙峋的微光,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遙遠(yuǎn)而陌生,而我恍如漂浮在不知上下的巨大宇宙中,感覺詭異極了。 這就是我害怕的東西。 這種令我目眩神迷同時又發(fā)自內(nèi)心地惶恐驚懼的,是無限的宇宙。宇宙的無窮之大,將一人一生襯得如同微塵,“有機(jī)體產(chǎn)生最初的意識之前,時間就已經(jīng)存在;意識消亡之后,時間依然長存?!痹谟钪娴木扪壑埃覀兌贾皇恰熬o緊攀附在意識這艘貨柜船底的藤壺。” 二、意義 上下四方曰宇, 往古來今曰宙。 十五歲那年第一次嚴(yán)肅地思考宇宙之廣闊無垠時,很自然地,我也提出了彼得?范?豪滕在第一次給格斯回信時所引用的那個問題:“這一切到底有無意義?” 因為無窮太大,所以有限之意義全無。 那時候我得出的結(jié)論,同彼得?范?豪滕在信中的回答并無二致。事實上,彼得?范?豪滕盡管對死亡洞悉入微,卻始終未能超越女兒夭折時的自己。他對宇宙的理解,是通過死亡而獲得的。完成唯一的作品之后,他成為一個永遠(yuǎn)停留在記憶中靠酒精來麻痹自己的刻薄老頭。而海蓁,在故事開始時,她從自己最愛的書、《無比美妙的痛苦》中汲取理解、共鳴、洞察和對宇宙的認(rèn)識;到故事結(jié)束時,她得到了成長。她比彼得?范?豪滕更好地理解了宇宙,較之我對宇宙的恐懼,海蓁與宇宙達(dá)成了和解。 我只是想注意一切:落在被遺忘的“遺跡”上的光線;一個幾乎還不會走路的小孩,在游樂場一角發(fā)現(xiàn)了一根樹棍兒;不知疲倦的媽媽正在往她的火雞肉三明治上把芥末擠成鋸齒形狀;爸爸輕輕拍了拍口袋里的手機(jī),克制住了拿出來看看的沖動;一個人扔出飛碟,他的狗追著飛碟跑,然后撲住,叼回來給他。 我有什么資格說這些事物也許不能永恒?彼得?范?豪滕又有什么資格斷言“我們的努力都是暫時的”這種猜測就是事實?我所知的天堂和我所知的死亡,一切都在這個公園里:處于永不停止的運(yùn)動中的精妙宇宙,滿是被遺忘的遺跡和歡叫的孩童。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并沒有把格斯的死渲染成悲劇的終點;作者以如此真實的筆觸討論死亡。格斯的死可以說是幫助海蓁成長的一環(huán);在全書的最后一章里,海蓁終于解開了自己執(zhí)念,她眼中的這個公園一角,一派豁達(dá)平和,天堂和死亡、宇宙和遺忘、普通的一家三口和平凡的一天,一切融匯同一。 少年時,當(dāng)我的意識漸漸萌發(fā)蘇醒、向外伸展我的枝葉,外部宇宙的無限和虛空令我恐懼,令我轉(zhuǎn)而向內(nèi)挖掘,深扎根須,向自我尋求穩(wěn)定、堅實的那個“內(nèi)核”,那個像船錨一樣能讓我定下來不在大海中漂浮的東西。 然后我意識到,雖然“有限”不能與“無限”相比,但它終歸不是虛無。 海蓁爸爸說,他所相信的是數(shù)學(xué)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宇宙也想被人注意到?!? 三、執(zhí)念 海蓁的執(zhí)念是什么? 第一遍讀這本書時,我不明白為什么海蓁偏執(zhí)乃至近乎瘋狂地要找彼得?范?豪滕要一個答案。小說前一半的情節(jié)完全是被這種執(zhí)念推動的。她一遍又一遍地追問:后來怎么樣了?而范?豪滕一遍又一遍地回答:沒有后來。一切都是暫時的,小說里的人物只存在于扉頁和封底之間。 海蓁為什么如此關(guān)注一個虛構(gòu)故事里人物后來的命運(yùn)?(安娜的媽媽后來怎么樣了?她和荷蘭郁金香老爹結(jié)婚了嗎?還有那只笨倉鼠呢?) 作者約翰?格林在Tumblr輕博客對一個讀者問題的回復(fù)多少回答了我的疑問。他說:彼得?范?豪滕是上帝的隱喻。讀者說:荷蘭郁金香老爹不是上帝的隱喻嗎?作者回答:兩者并不矛盾,彼得?范?豪滕將作品中的荷蘭郁金香老爹寫作上帝的隱喻(上帝究竟是個騙子?還是善良卻無力的好人?),而在海蓁看來,彼得?范?豪滕本人無疑是上帝(或至少是先知)的隱喻(海蓁提到過《無比美妙的痛苦》是她擁有的最接近《圣經(jīng)》的東西)。 所以,海蓁的執(zhí)念是對自己命運(yùn)的追問。 如果說奧古斯塔斯的恐懼是被遺忘,海蓁的恐懼,恐怕是變成手榴彈,傷害自己所愛和愛自己的人。爸爸,媽媽,格斯。 她不害怕死亡,但她害怕死后“你們會沒有自己的生活,整天枯坐在這兒沒有我可照顧、瞪著四壁想自殺?!? 所以她無論如何也要問彼得?范?豪滕,后來怎么樣了?她不接受拒絕,不接受“沒有什么后來”。 而彼得?范?豪滕的反應(yīng),讓我覺得海蓁的追問除了對自己命運(yùn)的關(guān)注之外還多了一層意義。 范?豪滕因為女兒的死亡而否定了意義和永恒;他浸泡在酒精里行尸走肉般的狀態(tài)直到海蓁的來訪才被擾動,因為——如果說他筆下的安娜是他女兒(假若活著)幾年后的樣子,那么從天而降出現(xiàn)在他門口的海蓁就是他女兒原本可能長成少女的樣子。她們是那么相像! 當(dāng)他對海蓁說:“那本小說是由紙頁上的涂涂畫畫構(gòu)成的,親愛的。那些棲居其中的人物,在涂涂畫畫之外,并無生命可言。他們后來怎么樣了?在小說完結(jié)的一刻,他們都不復(fù)存在了。”他所傳達(dá)的也是關(guān)于生命和意義的看法:在生命結(jié)束的一刻,意義不復(fù)存在。 這不就是我們所害怕的嗎?——生命因其有限而無意義。 通常,在死亡迫近時,我們才真切感受到無意義之恐懼。還記得奧古斯塔斯的“存在性焦慮罰球”嗎?在截肢的前一天,他開始質(zhì)疑意義的存在。 所以海蓁的執(zhí)念不僅是對自己的命運(yùn)、更是對宇宙普遍命運(yùn)的追問。 而海蓁拒絕接受否定的回答。在格斯的葬禮上,海蓁拒絕了彼得?范?豪滕,不再從他那里追尋答案,因為她已經(jīng)自己找到了答案。與范?豪滕一樣,她也從心愛的人的死亡中更深地理解了宇宙。但她的回答與范?豪滕的回答正好相反。親身經(jīng)歷了格斯的死,她反而意識到愛是不會因死亡而阻斷的。 “哪怕你死了之后,我也還會是你媽媽,海蓁。我不會變得不是你媽媽。你變得不愛格斯了嗎?”我搖搖頭?!扒?,那么我怎么可能變得不愛你呢?” 和媽媽坦誠的交談終于讓她放下心來:在她死后,爸媽的生活還會繼續(xù)。他們有自己的生活,他們還會在一起,彼此相愛;雖然痛苦,但“忍受著痛苦生活是可能的,這你應(yīng)當(dāng)最清楚?!庇钪胬^續(xù)運(yùn)動;一切都有意義。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