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軟件工程及軟件方法學面向模式的軟件架構·卷1:模式系統(tǒng)

面向模式的軟件架構·卷1:模式系統(tǒng)

面向模式的軟件架構·卷1:模式系統(tǒng)

定 價:¥69.00

作 者: (德)布施曼 等著,袁國忠 譯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計算機與互聯(lián)網(wǎng) 軟件工程及軟件方法學

ISBN: 9787115332158 出版時間: 2013-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9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面向模式的軟件架構系列叢書被公認為程序員必讀經(jīng)典。《面向模式的軟件架構,卷1:模式系統(tǒng)》是該系列叢書的第1卷,涵蓋模式系統(tǒng)的方方面面。《面向模式的軟件架構·卷1:模式系統(tǒng)》分8章,第1章系統(tǒng)介紹模式的概念,討論描述模式的原則;第2~4章講解模式編目,分別闡述了架構模式、設計模式和成例;第5章揭示如何將模式組織成模式系統(tǒng)及其重要性;第6章探討將模式融入軟件架構的方法;第7章概述模式的歷史、相關著作及模式界;第8章展望模式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面向模式的軟件架構·卷1:模式系統(tǒng)》最后還給出了表示法、術語表、參考文獻和索引,方便讀者閱讀及進階?!睹嫦蚰J降能浖軜?middot;卷1:模式系統(tǒng)》適合軟件架構師、設計師和開發(fā)人員閱讀,對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也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

  Frank Buschmann,德國慕尼黑西門子技術公司高級首席工程師。Wiley軟件設計模式系列圖書主編。他的研究領域包括對象技術、軟件架構、產(chǎn)品線、模型驅動軟件開發(fā)和模式。曾是ANSI C++標準化委員會X3J16的成員,于1996年發(fā)起了首屆EuroPLoP會議。 Regine Meunier,德國慕尼黑西門子技術公司軟件工程師、科研人員,面向方面的軟件開發(fā)項目帶頭人。此外,Regine還精通軟件模式和面向服務的架構。Hans Rohnert,德國慕尼黑西門子技術公司通信設備業(yè)務部門高級軟件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是分析大有前途的軟件技術,并將它們應用到新產(chǎn)品中(如智能手機)?!eter Sommerlad,瑞士東部高等專業(yè)學院軟件研究院院長。Security Patterns等暢銷書作者。他的目標是通過遞減開發(fā)讓軟件更簡單,他的研究團隊創(chuàng)建了基于Eclipse的IDE工具,主要在C++和Scala中使用?!ichael Stal,德國慕尼黑西門子技術公司資深軟件工程師,在編譯器和計算機圖形軟件開發(fā)方面經(jīng)驗豐富。自1992年開始,Michael一直致力于使用Sockets、CORBA、COM和Java開發(fā)并發(fā)和面向對象的分布式系統(tǒng)。

圖書目錄

第1章 模式
1.1 模式是什么
1.2 模式之所以為模式
1.3 模式類型
1.3.1 架構模式
1.3.2 設計模式
1.3.3 成例
1.3.4 模式分類在軟件開發(fā)中的用途
1.4 模式之間的關系
1.5 模式的描述
1.6 模式與軟件架構
1.6.1 作為思維構件的模式
1.6.2 打造異質架構
1.6.3 模式與方法
1.6.4 實現(xiàn)模式
1.7 總結
第2章 架構模式
2.1 導言
2.2 從混亂到有序
2.2.1 Layers模式
2.2.2 Pipes and Filters模式
2.2.3 Blackboard模式
2.3 分布式系統(tǒng)
2.4 交互式系統(tǒng)
2.4.1 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
2.4.2 Presentation-Abstraction-Control模式
2.5 可適應系統(tǒng)
2.5.1 Microkernel模式
2.5.2 Reflection模式
第3章 設計模式
3.1 導言
3.2 結構分解模式
3.3 工作組織模式
3.4 訪問控制
3.5 管理模式
3.5.1 Command Processor模式
3.5.2 View Handler模式
3.6 通信模式
3.6.1 Forwarder-Receiver模式
3.6.2 Client-Dispatcher-Server模式
3.6.3 Publisher-Subscriber 模式
第4章 成例
4.1 導言
4.2 成例的用途
4.3 成例與風格
4.4 到哪里去尋找成例
第5章 模式系統(tǒng)
5.1 模式系統(tǒng)是什么
5.2 模式分類
5.2.1 模式類別
5.2.2 問題類別
5.2.3 分類方案
5.2.4 比較
5.3 選擇模式
5.4 作為實現(xiàn)指南的模式系統(tǒng)
5.5 模式系統(tǒng)的演化
5.5.1 模式描述的演化
5.5.2 創(chuàng)意寫作工坊式審閱
5.5.3 模式發(fā)掘
5.5.4 添加新模式
5.5.5 刪除過時的模式
5.5.6 擴展組織方案
5.6 總結
第6章 模式與軟件架構
6.1 導言
6.1.1 軟件架構
6.1.2 組件
6.1.3 關系
6.1.4 視圖
6.1.5 功能特征和非功能特征
6.1.6 軟件設計
6.1.7 小結
6.2 軟件架構中的模式
6.2.1 開發(fā)方法
6.2.2 開發(fā)流程
6.2.3 架構風格
6.2.4 框架
6.3 軟件架構支持技術
6.3.1 抽象
6.3.2 封裝
6.3.3 信息隱藏
6.3.4 模塊化
6.3.5 分離關注點
6.3.6 耦合與內聚
6.3.7 充分、完整、簡單
6.3.8 策略與實現(xiàn)分離
6.3.9 接口與實現(xiàn)分離
6.3.10 單個引用點
6.3.11 分而治之
6.3.12 小結
6.4 軟件架構的非功能特征
6.4.1 可修改性
6.4.2 互操作性
6.4.3 效率
6.4.4 可靠性
6.4.5 可測試性
6.4.6 可重用性
6.5 總結
第7章 模式界
7.1 起源
7.2 領軍人物及其成果
7.3 模式界
第8章 模式的發(fā)展方向
8.1 模式挖掘
8.1.1 軟件架構模式
8.1.2 組織模式
8.1.3 領域特定的模式
8.1.4 模式語言
8.2 模式的組織和模式索引
8.3 方法和工具
8.4 算法、數(shù)據(jù)結構和模式
8.5 模式的規(guī)范化
8.6 結語
表示法
術語表
參考文獻
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