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國電影發(fā)展不可缺少的智者/李前寬
自序/黃式憲
世界電影:文化沖突與交融
1. 與世界對話:華語電影跨界的歷史性榮耀與當下生存焦慮
2. 東方鏡像的蘇醒:獨立精神及本土文化的弘揚——論亞洲“新電影”的文化啟示性
3. 從全球化視野看中國電影的現代性崛起
4. 華語電影:世紀性文化整合及其當下的現代性抉擇——兼論21世紀初全球化與本土化之抗衡及其必然的歷史趨勢
6. 銀幕之華:本土創(chuàng)新與電影審美的多極均勢
6. 跨界之旅:凸顯中華民族文化的主體性及其國際傳播實力
7. “中美電影新政”之變局:在大起大落中呈現東方大國主體性的文化風采
8. 電影中國夢:讓世界目光轉向東方
全球化·民族化·主體性
1. “第六代”:來自邊緣的“潮汛”
2. 世紀華章:民族文化主體性的創(chuàng)新及其現代拓展
3. 大片“博弈”:以弘揚民族文化的主體性而與世界對話
4. 鑄典熔經:唯東方華夏文脈為本——品味柳城《電影三字經》的雅意與哲思
5. 少數民族電影的文化主體性及其現代審美維度
6. 文明與蠻荒:西部片的經典母題及其現代拓展
7. 邊緣與主流:圣丹斯電影節(jié)的文化啟示性
文化與產業(yè)和諧
1. 《英雄》的市場凱旋及其文化悖論
2. 與好萊塢“博弈”:中國電影產業(yè)結構重組的新格局——兼論2004年新主流電影“三強”的品牌效應
3. 文化會盟與中國電影產業(yè)的振興——略論中國內地、香港、臺灣電影產業(yè)合作的主流趨勢
4. 電影的“亞健康”癥象緣何竟浮出了水面?
5. “后百億時代”:以文化自律與創(chuàng)新推動電影產業(yè)再度振興
6. 大片十年祭:人文原創(chuàng)力之弘揚與沉落
作者主體與審美境界
1. “和弦論”:回歸電影本體,重構電影美學——鐘惦棐美學思想疏證
2. 女性情愫:詩意的尋覓與流失——由幾位青年女性導演新作引出的思考
3. 謝晉、李行作品美學比較
4. “李安現象”及其電影美學風采——《斷背山》與《喜宴》的比較及其他
5. 略論侯孝賢作品可貴的人文親和力及其文化品格——兼議臺灣“新電影”的崛起及其人文脈理
6. 宏大敘事:藝術主體與歷史精神的莊嚴遇合——論李前寬、肖桂云的銀幕耕耘及其史詩風格的熔鑄
7. 論《周恩來》的敘事構建及其美學意義
8. 關錦鵬:徜徉于女性的詩情世界
9. 傳記片的人文情懷及其現代美學精神
10. 奧斯卡辨識:人性底線及其美學境界——略論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評選的文化脈理和意義
訪談錄
1. 以“小”搏“大”:堅守一方凈土——對話張藝謀(與李爾葳聯手采訪)
2. 銀幕·面具·人——《蘭陵王》導演訪談
3. 重提文化格調——仲呈祥、馮驥才、雷達、黃式憲、單純五人談
后記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