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物理學物理化學(下冊)

物理化學(下冊)

物理化學(下冊)

定 價:¥33.00

作 者: 劉建蘭,郭會明,韓明娟,李冀蜀 編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大學教材 大中專教材教輔

ISBN: 9787122191267 出版時間: 2014-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7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對物理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進行重點闡述的同時,及時地引入相應的例題講解,便于讀者加深對所學概念和理論的理解。本書既介紹了對物理化學發(fā)展作出過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生平,又引入了與學科發(fā)展趨勢相關的前沿內(nèi)容,拓展了教材的知識面。全書嚴格遵循國家標準及ISO國際標準的規(guī)定,采用SI制單位對物理量進行表示與運算。全書分上、下兩冊出版,上冊包括氣體的性質(zhì)與液化、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多組分系統(tǒng)熱力學、化學平衡、量子力學概論、統(tǒng)計熱力學初步七章。下冊包括相平衡、電解質(zhì)溶液、電化學平衡、電解池與極化作用、化學反應動力學、界面化學、膠體分散系統(tǒng)與高分子溶液七章。與本書配套制作的有學習指導,多媒體課件,視頻公開課等。本書既可作為化學化工類、材料類、制藥類、食品與輕化類、環(huán)境類等相關專業(yè)的物理化學課程教材,也可作為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物理化學(下冊)》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8章相平衡1
8.1相律1
8.1.1基本概念1
8.1.2相律2
8.2單組分系統(tǒng)相圖4
8.2.1水的相圖5
8.2.2硫的相圖6
8.3二組分理想液態(tài)混合物系統(tǒng)的氣.液平衡相圖7
8.3.1壓力.組成圖7
8.3.2杠桿規(guī)則9
8.3.3溫度.組成圖9
8.4二組分實際液態(tài)混合物系統(tǒng)的氣.液平衡系統(tǒng)10
8.4.1壓力.組成圖10
8.4.2溫度.組成圖11
*8.5精餾原理13
8.6二組分液態(tài)部分互溶及完全不互溶系統(tǒng)的氣.液平衡相圖14
8.6.1部分互溶液體的溶解度關系14
8.6.2部分互溶系統(tǒng)的溫度.組成相圖15
8.6.3完全不互溶系統(tǒng)的溫度.組成相圖――蒸汽蒸餾15
8.7二組分固態(tài)不互溶系統(tǒng)的液.固平衡相圖16
8.7.1相圖的解析16
8.7.2熱分析法18
8.7.3溶解度法20
8.8生成化合物的系統(tǒng)的液.固平衡相圖21
8.8.1生成穩(wěn)定化合物系統(tǒng)的液.固平衡相圖21
8.8.2生成不穩(wěn)定化合物系統(tǒng)的液.固平衡相圖21
8.9二組分固態(tài)完全及部分互溶系統(tǒng)液.固平衡相圖22
8.9.1固態(tài)完全互溶系統(tǒng)液.固平衡相圖22
8.9.2固態(tài)部分互溶系統(tǒng)液.固平衡相圖23
*8.9.3區(qū)域熔煉24
8.10二組分固態(tài)不互溶、液態(tài)部分互溶系統(tǒng)的液.固平衡相圖26
8.11三組分系統(tǒng)的液.液平衡相圖27
8.11.1三組分系統(tǒng)的圖解表示法27
8.11.2恒溫下部分互溶的三液體液.液平衡相圖28
學習基本要求29
習題29
第9章電解質(zhì)溶液33
9.1電化學中的基本概念與法拉第定律34
9.1.1電解質(zhì)及其分類34
9.1.2原電池、電解池及電解質(zhì)溶液的導電機理34
9.1.3法拉第定律36
9.2離子的電遷移和遷移數(shù)37
9.2.1離子的電遷移現(xiàn)象和遷移數(shù)37
9.2.2離子電遷移率38
9.2.3離子遷移數(shù)的測定39
9.3電導、電導率和摩爾電導率41
9.3.1電導與電導率41
9.3.2電導的測定42
9.3.3摩爾電導率及其與濃度的關系43
9.3.4離子獨立運動定律和離子的極限摩爾電導率45
9.4電導測定的應用47
9.4.1計算弱電解質(zhì)的解離度和解離常數(shù)47
9.4.2計算難溶鹽的溶解度48
9.4.3電導滴定49
9.5電解質(zhì)溶液的活度與活度因子49
9.5.1離子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50
9.5.2離子強度I50
9.5.3強電解質(zhì)溶液的離子互吸理論51
9.5.4Debye.Hückel極限公式53
學習基本要求55
習題56
第10章電化學平衡58
10.1可逆原電池58
10.1.1原電池及其表示58
10.1.2可逆電池的條件59
10.1.3韋斯頓標準電池60
10.2可逆原電池熱力學61
10.2.1由可逆電池電動勢E計算電池反應的摩爾吉布斯函數(shù)變
ΔrGm61
10.2.2由電動勢的溫度系數(shù).E.Tp計算電池反應的摩爾反應熵
變ΔrSm61
10.2.3電池反應的摩爾反應焓變ΔrHm的計算62
10.2.4原電池可逆放電過程的熱效應Qr,m62
10.2.5電池反應的能斯特方程62
10.3電極電勢和電池的電動勢64
10.3.1標準氫電極與電極電勢的定義64
10.3.2電極電勢的能斯特方程65
10.3.3液體接界電勢及其消除67
10.3.4原電池電動勢的計算68
10.4可逆電極的種類69
10.4.1第一類電極69
10.4.2第二類電極69
10.4.3第三類電極71
10.4.4離子選擇性電極71
10.5原電池的設計72
10.5.1氧化還原反應72
10.5.2中和反應73
10.5.3沉淀反應74
10.5.4擴散過程74
10.6可逆電池電動勢的測定及應用75
10.6.1可逆電池電動勢的測定75
10.6.2計算電解質(zhì)溶液的離子平均活度因子γ±75
10.6.3計算電池反應的標準平衡常數(shù)K.和難溶鹽溶度積Ksp75
10.6.4測定溶液的pH值77
10.7化學電源簡介77
10.7.1燃料電池78
10.7.2鉛酸蓄電池79
10.7.3鋰離子電池81
學習基本要求83
習題83
第11章電解池與極化作用85
11.1電解池與分解電壓85
11.1.1分解電壓85
11.1.2理論分解電壓85
11.2極化作用87
11.2.1電極的極化與分類87
11.2.2極化曲線的測定87
11.2.3氫超電勢與塔菲爾公式89
11.3電解時的電極反應91
11.3.1陰極反應91
11.3.2陽極反應92
11.4電解的應用92
11.4.1溶液中金屬離子的分離與沉積92
11.4.2有機電化學合成93
11.4.3塑料電鍍94
11.4.4電化學拋光94
11.4.5鋁及其合金的電化學氧化和表面著色95
11.5金屬腐蝕與防腐95
11.5.1金屬的電化學腐蝕95
11.5.2金屬的防腐98
11.5.3金屬的鈍化100
學習基本要求100
習題100
第12章化學反應動力學102
12.1化學反應的反應速率及其測定103
12.1.1反應速率的定義103
12.1.2反應速率的測定105
12.2化學反應的反應速率方程106
12.2.1反應歷程106
12.2.2基元反應與非基元反應106
12.2.3化學反應的速率方程107
12.2.4反應級數(shù)與反應分子數(shù)108
12.2.5氣體反應的速率方程109
12.3簡單級數(shù)反應速率方程的積分形式110
12.3.1零級反應110
12.3.2一級反應111
12.3.3二級反應112
12.3.4n級反應116
12.4化學反應速率方程級數(shù)的確定117
12.4.1積分法117
12.4.2微分法119
12.4.3半衰期法119
12.4.4初始速率法121
12.5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122
12.5.1阿倫尼烏斯方程122
12.5.2活化能125
12.5.3表觀活化能127
12.5.4活化能與反應熱的關系128
12.6典型的復合反應128
12.6.1對峙反應129
12.6.2平行反應130
12.6.3連串反應132
12.7復合反應速率方程的近似處理法134
12.7.1慢步驟控制法134
12.7.2平衡態(tài)近似法135
12.7.3穩(wěn)態(tài)近似法136
12.8鏈反應137
12.8.1直鏈反應137
12.8.2支鏈反應138
12.9反應速率理論140
12.9.1氣體反應的碰撞理論140
12.9.2過渡狀態(tài)理論144
12.10溶液中的反應149
12.10.1溶液反應中的籠效應149
12.10.2溶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151
12.10.3原鹽效應152
12.11光化學反應153
12.11.1光化學反應的初級過程與次級過程153
12.11.2光化學定律與量子效率154
12.11.3光化學反應速率方程155
12.11.4溫度對光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156
12.11.5光化學反應與熱化學反應的區(qū)別157
12.12催化反應動力學157
12.12.1催化概論157
12.12.2均相酸堿催化反應160
12.12.3絡合催化162
12.12.4多相催化反應164
12.12.5酶催化反應167
學習基本要求169
習題169
第13章界面化學177
13.1界面張力178
13.1.1液體的表面張力、表面功和表面吉布斯函數(shù)178
13.1.2表面熱力學基本方程179
13.1.3影響界面張力的因素180
13.2彎曲液面的附加壓力與毛細現(xiàn)象183
13.2.1彎曲液面的附加壓力183
13.2.2毛細現(xiàn)象185
13.3開爾文公式和亞穩(wěn)狀態(tài)186
13.3.1微小液滴的飽和蒸氣壓――開爾文(Kelvin)公式186
13.3.2亞穩(wěn)狀態(tài)及新相的生成187
13.4固體表面吸附190
13.4.1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190
13.4.2吸附量與吸附等溫曲線191
13.4.3吸附經(jīng)驗式――弗羅因德利希公式192
13.4.4朗格繆爾(Langmuir)單分子層吸附理論及吸附等溫式193
*13.4.5多分子層吸附理論――BET公式195
13.4.6吸附熱力學196
13.5固.液界面與潤濕現(xiàn)象197
13.5.1潤濕現(xiàn)象197
13.5.2接觸角與楊氏方程199
13.6溶液表面吸附200
13.6.1溶液表面吸附現(xiàn)象200
13.6.2表面吸附――吉布斯(Gibbs)吸附等溫式201
13.6.3溶液表面活性物質(zhì)在吸附層的定向排列203
13.7表面活性劑及其應用204
13.7.1表面活性劑的分類204
13.7.2表面活性劑的結(jié)構特征與性質(zhì)205
13.7.3表面活性劑的HLB值206
13.7.4表面活性劑的幾種重要作用及其應用207
學習基本要求208
習題208
第14章膠體分散系統(tǒng)與高分子溶液211
14.1分散系統(tǒng)的分類與膠團結(jié)構211
14.1.1分散系統(tǒng)的分類211
14.1.2膠團結(jié)構213
14.2溶膠的制備、凈化與破壞215
14.2.1溶膠的制備215
14.2.2溶膠的凈化218
14.3溶膠的光學性質(zhì)221
14.3.1丁鐸爾效應與瑞利公式221
14.3.2超顯微鏡與粒子大小的測定223
14.4溶膠的動力學性質(zhì)225
14.4.1布朗運動225
14.4.2擴散作用227
14.4.3沉降與沉降平衡228
14.5溶膠的電學性質(zhì)229
14.5.1電泳230
14.5.2電滲232
14.5.3流動電勢和沉降電勢233
14.5.4擴散雙電層理論233
14.6溶膠的穩(wěn)定性與聚沉作用236
14.6.1溶膠的穩(wěn)定性236
14.6.2溶膠穩(wěn)定性的DLVO理論237
14.6.3.溶膠的聚沉239
14.7溶膠的流變性質(zhì)243
14.7.1切變速率、切應力和黏度243
14.7.2層流與湍流246
14.7.3稀分散系統(tǒng)的黏度246
14.7.4濃分散系統(tǒng)的流變性248
14.8高分子溶液252
14.8.1高分子的平均分子量與測定252
14.8.2高分子的黏度與測定255
14.8.3高分子溶液的滲透壓與唐南平衡257
14.8.4高分子溶液的光學性質(zhì)――激光光散射261
14.8.5高分子溶液的鹽析作用與膠凝作用261
14.9粗分散系統(tǒng)簡介263
14.9.1乳狀液263
14.9.2懸浮液266
14.9.3泡沫267
14.9.4氣溶膠267
學習基本要求269
習題269
參考文獻27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