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甲,原名符律衡,曾用名符正,1907年生于江蘇武進。著名戲曲導演、理論家。自幼隨父讀書,習書畫,生性聰穎,在當地有“十靈童”之稱。1938年春,他奔赴延安,考入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始用藝名“阿甲”。畢業(yè)后,任該院平劇(京?。┭芯繄F團長,專門從事戲曲的編導演及理論研究工作,開始探索京劇的改革實踐。1942年,任延安平劇研究院院務委員、研究室主任,后任副院長。新中國成立以后,先后任文化部戲曲改進局藝術處副處長、中國戲曲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中國京劇院總導演、中國京劇院副院長兼藝術室主任。20世紀80年代起,歷任中國京劇院名譽院長、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及戲曲理論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導師等職。晚年定居無錫,任江南書畫院名譽院長。1994年12月24日病逝于無錫。在延安時期,他參加了京劇《逼上梁山》、《三打祝家莊》的改編、演出,受到毛澤東的贊揚。新中國成立之后,由他個人或與他人合作編導了歷史劇《宋景詩》、《赤壁之戰(zhàn)》、《鳳凰二喬》等;現代戲《白毛女》、《柯山紅日》、《紅燈記》等。此外,還應邀導演了昆劇《晴雯》、粵劇《李香君》、桂劇《桃花扇》等。結合自己的表導演實踐,先后撰寫了《生活真實和戲曲表演藝術的真實》等多篇論文,對戲曲表演理論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和總結,后輯成《戲曲表演論集》、《戲曲表演規(guī)律再探》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