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運松,男,筆名馬仁村夫、穆公。安徽省肥東縣人,生于1947年8月。肄業(yè)于安徽藝校,畢業(yè)于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專業(yè)。安徽攝影家協會會員,蕪湖作家協會理事。唱過4年戲,當過10年兵:前5年參加援越抗美,后5年在鐵道兵文工團。2007年在繁昌縣文化局退休。熱愛文學和攝影,先后在國家、省、市級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散文、小說、詩歌近百篇(首)。其中《媽媽喜歡吃魚頭》載于《散文》,并被《讀者》轉載,現被編入全國普通話教材指定的50篇必讀文章。多篇散文、報告文學在市級征文大賽中獲一、二、三等獎。從事業(yè)余攝影20多年,工作之余,背相機,爬大山、鉆山溝,跑田埂、追名山大川之靈,尋徽州民居之魂。多幅攝影作品刊登于全國各類報刊。其中《精神年貨到農家》《荷梗與倒影》《吉寺·老樹,紅傘》《各有所、好》先后發(fā)表于《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老年報》。偶有作品在國家、省市報刊獲獎。另有數千幅作品散見于全國各級報刊。2001年舉辦“陳運松攝影作品展”。作者多年來一直深愛著馬仁山20世紀90年代通過《蕪湖日報》等新聞媒體,把馬仁山的美景呈現給廣大讀者。2002年退二線后,常住馬仁山下,以鏡頭、紙。筆和一顆對馬仁山深深愛戀的心,記錄著馬仁山四季的變化,守望著這片山水,并向外界講述著這片山水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