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jīng)濟管理自我實現(xiàn)/勵志成功心理學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fā):陳虻,我們聽你講(收藏版)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fā):陳虻,我們聽你講(收藏版)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fā):陳虻,我們聽你講(收藏版)

定 價:¥45.00

作 者: 徐泓 著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傳播理論 社會科學 新聞傳播出版

ISBN: 9787300196541 出版時間: 2015-01-01 包裝: 軟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8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fā) 陳虻,我們聽你講》是一本從紀錄片出發(fā)的哲學書,他紀錄著小人物們構成的歷史,又是一本用影像去抵達的啟示錄,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認識世界從民生出發(fā),以影像抵達在最官方的平臺,講述老百姓的故事。陳虻,一個被崔永元、白巖松、柴靜等一眾思想銳力的名嘴稱為精神領袖的人?!恫灰驗樽叩锰h而忘記為什么出發(fā) 陳虻,我們聽你講》匯集了陳虻生前在央視評論部的審片經(jīng)典言論、講座精華、報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紀錄片從觀念到方法、從欄目化管理到新節(jié)目研發(fā)的思想精華。本書由十八篇文章構成,從十八個角度解構他的思想,展示出一個思想深刻而詩意表達的紀錄片人之有趣。《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fā)》于2013年1月推出第一版,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已經(jīng)連續(xù)印刷十次。在新的一次加印之際,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給了我修訂的機會與時間,使我能夠對本書的內容進行勘誤、校正以及補充與完善,力求精益求精,以更高的品質,回饋讀者的厚愛。本次再版,主要進行了四處較大的修訂:一、18篇博文的次序、部分博文的結構,根據(jù)時間維度和邏輯關系做了適當?shù)恼{整。將原來一些疏漏的內容以及新收集到的材料和對一些素材新的認識,一一補充、修正到書中,因而各個章節(jié)內部也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調整。二、2013年為紀念央視《東方時空》開播20周年,拍攝了8集電視專題片《點燃理想的日子——我與“東方時空”二十年》,三聯(lián)書店同時推出了同名書籍。在這部專題片的拍攝過程中,攝制組曾先后采訪了在《生活空間》工作過的15位編導、攝像。本書在修訂過程中,參考了這15位被訪者講述的原始記錄,從中摘取了一些內容,對有關章節(jié)做了充實。三、附錄部分置換了全新的內容:1.上?!稏|方早報》2013年3月13日在“文化?專題”版推出《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fā)》的書評專題報道,該報記者對王韌、呂新雨、李倫的三篇訪談。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5月1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舉辦的大型讀書會2個半小時的現(xiàn)場全文實錄。四、重新設計了本書的版式、裝幀,其中陳虻的藝術照,出自著名攝影家黑明先生之手,他曾供職于《中國青年》雜志,照片于2002年拍攝。23幅工作照以及生活照由原《生活空間》欄目組劉鴻彥和陳虻的家人提供。

作者簡介

  徐泓,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前,作為高級記者,曾任中國新聞社新聞部副主任、北京分社社長,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副秘書長。從事以對外報道為主的新聞工作20多年來,發(fā)表各種體裁的新聞作品約200萬字,多次獲得全國性新聞獎。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后,先后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和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應用新聞學、新聞實務、對外報道等。科研方向始終與新聞傳播實踐緊密聯(lián)系。擔任多家媒體新聞獎評委和業(yè)務顧問,承擔多項社會工作,如擔任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國家食品安全科學委員會委員、財新傳媒集團公信力委員會委員等。出版人物采訪專著《大人物小人物》、與劉明華、張征合著《新聞寫作教程》。主編的專著有《超越:北京交通廣播解析》、《影響未來:中國傳媒30人》、《江山代有才人出》、《我所珍惜的——北大傳媒30人》。

圖書目錄

今天所做的一切相加就等于未來
生命需要保持一種激情。一個人內心不可屈服的氣質是會感動人的,并能夠改變生活。
一個完全不同的結果,一定有一個完全不同的過程。你不改變這個過程就改變不了結果。
努力不是成功的根本,重要的是觀念。而改變觀念完全是由思維方式?jīng)Q定的。
你們遇到的問題,我都遇到過,思考過,總結了應該怎么做,還分析了這樣做的道理。
"現(xiàn)在"就是小時候想過無數(shù)次要為之奮斗的未來。
《生活空間》: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做人和做飯,我以為做人更緊要,這個節(jié)目能不能服務于提高人文教養(yǎng)水平呢?
在前擠后壓的情況下,我們尋找到了一個新的表現(xiàn)領域,新的題材領域。
為未來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構成的歷史。
安身立命的是一種態(tài)度:"目擊者"的態(tài)度,人文關懷的態(tài)度,對歷史負責的態(tài)度。
選擇了一種工作,實際上就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
要完成一件成功的作品,需要兩種極具反差的品格--靈異奔放和老老實實。
紀錄片,在中央電視臺是需要一級保護的產(chǎn)品
國際紀錄片有各種流派,你說我們這種拍法算哪一派的?
電視紀錄片要利用觀眾的感性到場,達到觀眾的理性到場。
回到日常生活中來,關注現(xiàn)實的此刻當下,這是中國紀錄片的生命和基礎。
紀錄片最終的結果是和社會發(fā)生關聯(lián)。中國紀錄片面臨的挑戰(zhàn),還包括創(chuàng)作者對社會關注能力的挑戰(zhàn)。
紀錄片有剝削性,就是把本來屬于個人的問題公眾化了。
影像紀錄比文字敘述更有文獻價值。
大道無術萬法歸心
作為第一代中國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制片人,真的是很自豪的事情。
塑其行易,塑其心難,所以"萬法歸心";心正則權正,出于我心,歸于公心。
尊重,始終貫穿在我與人的相處關系中,也是我管理中一脈相承的東西。
我更在意你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和方法。
永遠把你的思想、經(jīng)驗和精力貢獻給新來的以及水平最差的同志。
最重要的是修煉自己,首先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而不是學什么與人斗的方法。
我不是在改片子,是在改人
既然文如其人,為何不從做人開始?
不能說不好,只能說怎么更好;不是告訴你怎么改,而是激發(fā)你自己修改的欲望。
審片的四層次:主題、結構、細節(jié)、節(jié)奏。
別用排斥的方式來接受我的信息。
自我教育所取得的效果勝于他人枯燥乏味的說教。
兄弟你看,我眼里有淚。
找到屬于電視本體的表現(xiàn)手法
我們自身掌握影像方式傳達信息和思想的能力,也是限制我們發(fā)展的重要原因。
紀實影像有三個功能,或者說三種境界--敘事、抒情、思想。
視覺詞匯更多的是一種創(chuàng)造,不是繼承。是用新的詞匯、構圖、運動來體現(xiàn)你的表達。
在全局戰(zhàn)略上是編導說了算,在局部戰(zhàn)場上就是攝像說了算。
影像風格是由景別和長度決定的。
視覺解讀能力是要訓練的,你必須經(jīng)歷精讀和泛讀兩個過程。
真實永遠取決于認知的主體
真實是無干擾的記錄,是原汁原味的生活。
擺拍一個鏡頭,就失去被拍攝者正常生活的真實狀態(tài)。
沒有絕對的真實,任何一種真實永遠取決于認知主體。
從空間來說,真實就是角度;從時間來說,它是一個無限接近的點。
未來電視"有紀實者生,無紀實者死"
不要在生活中尋找你要的東西,而要努力感受生活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生活中的任何一種發(fā)生,都永遠是我們拍攝的機會,而不是我們拍攝的障礙。
事實判斷而非態(tài)度判斷應該是我們認識的底線。
從注重結論的表達轉向為對過程的表達。
結構的力量可以改變敘事的深度和走向
深刻不是耍大膽,不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利用結構的力量深化主題。
結構就是如何選擇配角。
結論是簡單的,關系是復雜的。
利用結構的力量加大背景。
細節(jié)的細節(jié)就不再是細節(jié)本身。
必須建立自己對事物認知的坐標系
長期用統(tǒng)一的坐標進行判斷,呈現(xiàn)的結果就是這個欄目的理念。
選擇了選題,不等于選擇了主題。
在這個大圓里選擇一個小圓,是你必須做的一份工作。
紀實影像不是一種技術,它首先是一種思想。
三段式創(chuàng)作方法
在開拍之前決定關注方面,在拍攝中發(fā)現(xiàn)價值,在剪接時表達主題,在觀眾收看時產(chǎn)生結論。
一定要問自己為什么要拍這部片子,并對你的答案反復審視。
沒有不能拍的選題,只是你怎么拍,怎么把握。
在剪接的過程中表達主題,媒體立場是通過對素材的取舍來完成的。
利用你的信息調動觀眾的參與。
紀實影像的四次選擇
紀實影像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你對事物的選擇和判斷。
角度的變化,不僅改變了信息,還改變了信息的價值。
你什么時候介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機的選擇。
以觀眾的未知作為剪輯的起點,并帶著問號前進。
說了和說清楚了,是兩回事兒:信息的密度、落點、位置。
說清楚了和說精彩了,又是兩回事兒:敘述的技巧。
欄目化運作:前面有目標,背后有理念
獨,就是別人沒有的你有;特,就是把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用足,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一個欄目定位以后要把自己的選題標準清晰化,沒有對錯,只有合適與否。
進入《新聞調查》的選題,一定要有一個只有通過調查才可以認知的未知空間。
外在形式越簡單的東西,智慧含量越高。策劃就是打好智慧牌。
中國的電視欄目更新?lián)Q代的速度太快,創(chuàng)辦新欄目是容易的,守住是艱難的。
最大的困難就是超越自己。
觀點類談話節(jié)目符合電視本體特質
我們最缺的是言論性表達,電視的下一個高峰將是觀點類談話節(jié)目。
不同的空間關系構成了不同的人際關系,決定了談話的方式、內容、深度。
先放在低層次的選題上,逐漸地鍛煉隊伍。一旦這個空間開放,它就首先闖進去。
創(chuàng)新如果從內容、形態(tài)、角度三個層面同時進入,這個欄目必火無疑。
《社會記錄》的三個門檻
我認為還有一個空間,那就是做社會新聞的深度報道。
建立一種新的思維,追求一個另類的表達。
從現(xiàn)在開始就應該不斷地塑造人物個性,創(chuàng)造這種評論的人物化空間。
包裝阿丘這個非主流標志性符號。
社會新聞的敘事結構一定要個性化:改變報道態(tài),學做調查態(tài)。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未來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競爭一定是在思維個性上的競爭。
我批評了你并不可怕,我對你失望才可怕。
什么對一個主持人最重要?平臺!拉里?金也得扎在演播室里,一天天過。
有話好好說。說人話,說老百姓能聽懂的話。這是一個態(tài)度問題。
做節(jié)目,要學會放空自己,去感受。這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
你要往上頂,才能頂出一片新天地
做電視必須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就是永遠做那沒人做過的事情。
一個創(chuàng)意的產(chǎn)生,決不僅是個人的靈感,而是各種社會因素的集合。
每個媒體人,應該有一個自己的標準,也就是我們要發(fā)出一個怎樣的聲音。
做節(jié)目,就像十指捧水,如果每個指縫間都往下漏,捧起來就會兩手空空。
我們知道了如何做人,也就知道了如何做事。
你不知道這事該怎么辦有挑戰(zhàn)性,這是最好的狀態(tài)。
新聞改革永遠是撞擊反射
新聞頻道要改變:組織生產(chǎn)的方式、頻道和受眾的關系。
凡是那些人們不知道、或者不曾被合適地表現(xiàn)、不曾被真正理解的事物都是新聞。
向上的題材向下做,向下的題材向上做。
我們有意地低估了受眾,為自己的低級趣味制造借口。
白巖松說我是頭發(fā)最長的制片人。這也是中央電視臺領導的寬容。
陳虻:假如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可能還會選擇央視
附錄
對話王韌:那批人都是有紀錄片理想和職業(yè)操守的
對話呂新雨:我們不缺記錄的手段,但缺乏記錄的理念
對話李倫:陳虻的理念能幫人做一次精神上的整容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fā)》讀書會實錄
編后語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