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藝術史十七世紀歐洲與晚明地圖交流

十七世紀歐洲與晚明地圖交流

十七世紀歐洲與晚明地圖交流

定 價:¥98.00

作 者: 郭亮 著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叢編項: 銀川當代美術館·文明的維度叢書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00106726 出版時間: 2014-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在科學交流和藝術史的視野中論述明代中后期耶穌會士來華后,攜帶至明和在中國繪制、印制的各類地圖圖像,以及對地圖與中西科學、繪畫藝術、詩歌題跋等中西文化交流活動進行深入的梳理和考證。明中期以后漸為中外交流史上第二個黃金時期,當時西來科學如何為中國人所接納,傳統(tǒng)的地學圖像繪制和對科學啟蒙的新理解成為這一時期獨特的科學與藝術交流現(xiàn)象。伴隨耶穌會傳教士先后來華,作為增進天主教信仰和傳播教義的主要載體,各類西來的科學圖籍流行于明中后期。從流傳的資料觀之,這些涉及天文、地理、植物與科技活動及歷史風俗等的典籍十分多樣和深入,此類文獻通常圖文并茂,以圖證教,既有歐洲科技發(fā)展的反映,也有耶穌會士來華后的所見所聞,無論是從歐洲帶至中國或在明境內刻印的天主教書籍、科學圖籍和詩文集都考慮到圖文并茂,特別是輿地書籍幾乎都要輔以地圖。此時出現(xiàn)的諸多的《世界地圖》顯示出晚明知識階層對域外疆域的特殊關注,他們以中國儒家學者傳統(tǒng)的詩書畫和文人雅集來表達對歐洲地圖的敬意和喜愛,并且將各種世界地圖繪制在自己的著作之中。

作者簡介

 郭亮,博士,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普林斯頓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12-2015年獲上海市教委科研創(chuàng)新重點項目《歐洲科學對明代地圖藝術的影響》;2010年12月-2011年6月,上海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負責《歐亞大陸鐵路發(fā)展與中國絲綢之路的當代功能》課題。長期專注于視覺藝術與科學的關系以及中外藝術交流的考察,其研究成果見于國內外重要的專業(yè)期刊、著作中。近幾年的研究在于歐洲16—17世紀巴洛克時期與中國明、清的文化藝術交流,其中論文: Elegant strategy:Jesuits’ Atlas and their Confucian connoisseur in late Ming Dynasty 入選并參加2012年7月15日《第三十三屆世界藝術史大會?德國?紐倫堡》—— On Religions and their Objectivations as seen from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s主題的特邀發(fā)言。目前主要致力于人文地理、視覺藝術和古物方面,考查不同歷史時期的特定文化模式及視覺體驗對藝術作品的影響與作用。

圖書目錄

暫缺《十七世紀歐洲與晚明地圖交流》目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