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學院民族文化研究叢書》總序
內容簡介
前言
第一章 民族形成的多種模式
一、民間對民族的認識
二、南粗到細的認識
三、民族名稱的由來
四、族稱的嬗遞關系
五、民族形成的多種模式
第二章 奇妙的發(fā)現(xiàn)
一、語言相同或相近的發(fā)現(xiàn)
二、國人的探索
第三章 長途大遷徙
一、向兩雙版納及其附近的遷移
二、遷徙的時間和出發(fā)地點
三、西雙版納之稱及范圍
第四章 遷徙的后浪
一、儂智高及其部眾的南移
二、各種原因的遷移
三、尋蹤溯源
第五章 德宏傣族的遷徙
一、南越與哀牢
二、傣族沿怒江遷徙
三、從勐卯向東南移居
第六章 布依族的遷徙
一、中國境內布依族的遷徙
二、從中國遷入越南、老撾的布依族
第七章 侗族的遷徙
一、侗族的遷徙古歌
二、語言比較
第八章 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的淵源與遷徙
一、水族的移動
二、流入越南的水族
三、仫佬族與侗族、壯族的關系
四、毛南族的始祖與語言
五、黎族在海南島
第九章 越南岱族、儂族、高欄人的遷徙
一、族稱的演化
二、壯族、岱族、依族的密切關系
三、岱族、依族的異同
四、岱族仍往流動中
無、還在南移的儂族
六、高欄人
第十章 越南泰族的由來
一、支系與語言
二、白泰
三、黑泰
第十一章 老撾的佬龍族、泰族
一、佬龍族來歷諸說
二、佬龍族來源新說
三、一段歷史的回憶
四、復雜的普泰人
第十二章 泰國泰族的起源
一、泰國泰族發(fā)源地及遷徙諸說
二、壯泰族先民共同生活的畫面
三、晚近的遷移
第十三章 緬甸撣族及西進的印度阿洪人
一、分布與自稱
二、撣國與勐果占壁國
三、元明時期的木邦、勐養(yǎng)、勐密、蠻莫、勐艮
四、勐卯國
五、現(xiàn)代撣族與傣族的關系
六、印度阿薩姆邦的阿洪人
第十四章 文字·人名·地名
一、文字
二、人名
三、地名
第十五章 物質文化
一、住宅——干欄
二、衣與食
第十六章 精神文化
一、對“天”的共同信仰
二、民間文學與音樂
第十七章 歷史的回顧
一、tai的含義
二、葫蘆形的分布
三、遷徙的原因和時間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
后記
再版后記
第三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