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世界哲學生來彷徨尋找人生意義的11堂哲學課

生來彷徨尋找人生意義的11堂哲學課

生來彷徨尋找人生意義的11堂哲學課

定 價:¥29.00

作 者: [英] 朱利安·巴吉尼 著;夏紅星 譯
出版社: 新華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哲學 哲學/宗教 哲學與人生

ISBN: 9787516613658 出版時間: 2015-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4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汪峰在他的歌中唱到:“像我們這樣的人生來彷徨”,這大概是每一個人思考“生活有什么意義”這個問題時所產(chǎn)生的共同感受吧。
  幫助他人嗎?盡自己的能力,為天下人謀福利,成就偉大的事業(yè)?
  追求成功嗎?努力奮斗,成為某一方面的人物,獲得別人的認可?
  獲得幸福嗎?什么是幸福?你要的是幸福還是比別人幸福?
  及時行樂嗎?既然人生苦短,何不活在當下,今朝有酒今朝醉?
  在本書中,英國暢銷哲普作家朱利安·巴吉尼將帶領(lǐng)你進行一次關(guān)于這些問題的思辨之旅。他吸收眾多哲學家的觀點,結(jié)合日常生活的例子,甚至引用電影故事、流行歌曲,進行了旁征博引的闡釋。即便你沒有接觸過哲學,也能在他的指引之下,通過精微的哲學思考,了解人生意義何在的各種可能答案。
  更重要的是,他要我們相信,即使沒有最終的答案,通過學習這11堂課,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為此生找到充分而又必要的理由。

作者簡介

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有“英國哲普天王”的美譽,《衛(wèi)報》稱贊他“擁有一顆明澈的頭腦,使得他在哲學普及書籍的領(lǐng)域中格外突出”。他在倫敦大學學院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并創(chuàng)辦了《哲學家雜志》。他擅長將抽象、深奧的哲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結(jié)合起來,再深入淺出地傳達給大眾讀者。已經(jīng)出版的暢銷圖書有《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當哲學家遇上心理醫(yī)生》《頭條新聞背后的哲學》等。

圖書目錄

前 言 / 1
生命的意義永遠無法蓋棺論定,部分原因在于每個人都必須問對問題、找到滿意的答案之后,才能使自身獲得滿足。

第一堂課 人類的起源與生命的意義 / 1
如果自然主義理論是正確的,生命便只是自然界中一種毫無意義的意外。如果還有什么意義可言,那就只與宇宙自身跌宕起伏、宏偉壯觀的命運有關(guān),與人類并無絲毫關(guān)聯(lián)。
我們是由神出于某種目的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種信念,并不會為我們提供所期待的那種對生命意義的充分解釋。宗教對于這個目的到底是什么并沒有給出清楚明白的闡述。人生的目的就是侍奉神這一觀點似乎非常不可信,并且與大多數(shù)有關(guān)神的本質(zhì)的概念相抵觸。

第二堂課 生活的未來與生命的意義 / 23
只活在當下的生命從本質(zhì)上就難以使人覺得滿足,因為這一刻終究會棄我們而去。現(xiàn)在無法被抓牢:它總是從我們的手指之間消融殆盡,然后變成過去。
以某種未來的目標作為人生的目的存在一些重大的風險,其中之一就在于,作為只有有限生命的生物,我們永遠無法確定自己是否能夠活到那一天。

第三堂課 天堂、來世與生命的意義 / 45
信仰并非是將追尋生命意義的責任移交給神的有效手段。如果將責任委托出去,則你必須為你的委托人的所作所為負責;如果選擇放棄對于生命意義的追尋,同時相信神會理清一切,你也必須為這一決定的結(jié)果負責。
尚不清楚生命的意義如何受到長度的影響。累積更多有價值的東西可能會全面提升價值,但假如一開始這個東西便沒有價值可言,那增加數(shù)量又怎能使其變成一樣值得擁有的東西?永生不滅的生命可能轉(zhuǎn)變成最無價值的東西。

第四堂課 幫助他人是生命的意義所在嗎? / 67
勵志演說家金克拉說:你可以得到你在人生中希望得到的任何東西,前提是你幫助足夠多的其他人得到他們想要的。
如果生命的意義在于幫助他人,那么,只有那些幫助別人者可以過上有意義的生活,被幫助者因此只成為了達成目標的工具,該目標便是讓利他者獲得人生目的。這會使利他主義完全顛倒過來:幫助他人不會只是恰好幫助了助人者,這類行為會變成全是為了幫助自己。

第五堂課 服務(wù)人類能為生命提供意義嗎? / 85
在任何情況之下,如果我們希望某種未來烏托邦能夠成為現(xiàn)實,那么我們便注定要失望。這不只是因為烏托邦不可能成真,還因為如果認為有這種可能,或許還會造成災(zāi)難性的結(jié)果。
如果將物種的進步視為是生命的終極目的,我們就變成了蟻群之中的螞蟻了。我們擁有集體目的,但單個地來講,只有我們之中的少數(shù)--蟻后們--是完全必要的。碾碎我們之中的任何一個人,蟻群還是會不管不顧地繼續(xù)下去。我們獲得了一個集體目的,其代價是泯滅了自己作為個體的重要性。

第六堂課 追求幸福是生命的全部意義嗎? / 105
幸福是至高價值,光靠它便能夠賦予生命以意義這個觀點值得懷疑。幸福存在著質(zhì)與量的差異,因此我們需要思考想要的是哪種幸福以及想要多少。即便幸福本身是好的,還是可能有理由更重視幸福之外的其他事物。
我們的整個社會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更加努力地追求幸福,然而我們卻沒有得到更多。諸如憂郁癥之類的心理疾病發(fā)生率正顯示出上升的趨勢??雌饋硭坪鯇τ谛腋5淖非鬀]有用處,甚至可能還會助長某種不滿情緒,讓獲得幸福變得更加不可能。

第七堂課 成功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嗎? / 125
如果我們認為只有絕對的成功才能使生命具有意義,那么就必須接受生命對于幾乎每個人都沒有意義。即使容許相對成功可以使生命有意義,因為成功只在實際上存在著失敗可能性的情況下才有價值,我們?nèi)耘f會認定很多人的生命活得毫無意義。
自助文化同時助長了缺陷感以及對于實現(xiàn)原不可能實現(xiàn)的理想的期盼。這些書籍給出承諾無數(shù),并且似乎暗示得到這一切不費吹灰之力,只要做X、Y和Z等幾件事情就可以了。然而,人生沒有那么簡單,我們也不能期待存在一定會保證人生完美并具有意義的指南。

第八堂課 活在當下,及時行樂,就是有意義的人生嗎? / 147
我們在人生之中珍而重之的一切--人際關(guān)系、創(chuàng)意、學習、美感體驗、食、色、旅行--號召大家把握此刻,在還有可能的時候去珍惜這些事物,而不要總是一味拖延。及時行樂的真正精神并不在于陷入恐慌、然后試圖在此刻去體驗每件事,只要確定每天都過得很值得便夠了。
僅為此刻而活、忘掉明天或昨天,并不是帶來滿足的途徑。問題在于這些快樂總是來了又去,而我們想象中永遠不會到來的明天幾乎總會來到。純粹的快樂主義留給我們的就是空虛,總是渴求更多快樂,卻注定永遠都無法得到滿足。

第九堂課 減少對自我的執(zhí)著,能讓我們活得更好嗎? / 169
如果人們太過專注于與自己相關(guān)的事情,尤其是自己的問題,他們就很難在這個世界上獲得快樂和輕松。這種人生就是羅素所說的動蕩不安且受限制的人生。
減少我們對于自我的執(zhí)著,可以幫助自身從對個人福祉的自戀式關(guān)懷中獲得解放,這是件好事。但這至多也只是移除了達到滿足的一項障礙,其本身并非是意義的來源。

第十堂課 如果生命本無意義,怎么辦? / 191
'生命的意義'根本是荒謬無意義的這一論證大致如下:生命不是那種可以具備意義的東西,就像聲音無法成為顏色的載體一樣。所以,正如一首交響曲的顏色字面上毫無意義,生命的意義在字面上也沒有意義。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