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講記》:
《圓覺經》,全稱叫《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是說本經的屬性非常殊勝。至極無外稱為『大』,理正無偏稱為『方』,理包無限稱為『廣』?!秷A覺經》立足于圓滿覺性,講述一乘實相之理,具備『大』、『方』、『廣』三種屬性,因而在經名前冠以『大方廣』以顯示出該經的殊勝地位。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佛說四十二章經》,簡稱《四十二章經》,與《八大人覺經》、《佛遺教經》并稱為『佛遺教三經』。本經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譯出的第一部經典,收錄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本經由東漢時期天竺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共同翻譯。據《高僧傳·竺法蘭傳》記載,竺法蘭和攝摩騰于東漢永平十年(67)一起來到洛陽,得到漢明帝的支持,譯出了《十地斷結經》、《佛本生經》、《法海藏經》《僧本行經》、《佛說四十二章經》等五部經典。由于戰(zhàn)亂頻仍,朝代更替,其余經典早已失傳,唯有《佛說四十二章經》至今尚存。
《<佛遺教經>講記》:
《佛遺教經》,全稱《佛垂涅槃略說教誡經》、《佛垂涅槃教誡經》、《佛臨涅槃略誡經》,共一卷,由姚秦時期著名翻譯家鳩摩羅什大師翻譯。《佛遺教經》是傳入中國最早的佛教經典之一,與《四十二章經》和《八大人覺經》并稱為『佛遺教三經』。本經是佛陀將要進入涅槃之前,為了讓比丘弟子能夠在自己涅槃之后,如法修持,早求出離,以便將來能夠承擔起弘揚佛法的重任,將佛陀教法發(fā)揚光大,而對弟子所作的最后教誡。佛陀希望弟子們能如法如律地勤修戒、定、慧,而得解脫生死煩惱之苦,最終得涅槃之樂。由于本經是佛陀住世時的最后言教,專為比丘弟子講說,因而稱之為《佛遺教經》。
《<金剛經>講記》: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經典之一,在中國佛教界尤其流行,三論親、天臺宗、華嚴宗、唯識宗對其都有大量注疏。此經在禪宗更享有與《六祖法寶壇經》同等重要的地位。
《<寶積經>講記》:
《寶積經》與《般若經》、《大集經》、《華嚴經》、《涅槃經》,并稱為大乘佛教經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該經以大乘經典的“空觀”思想為基礎,累積了《阿含》以來的佛陀教義,同時,也強調“無我”的思想與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觀學派及唯識學派共同尊奉的經典。寶積經>金剛經>佛遺教經>佛說四十二章經>圓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