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論選擇與重構(gòu):近代中國精英的歷史文化觀

選擇與重構(gòu):近代中國精英的歷史文化觀

選擇與重構(gòu):近代中國精英的歷史文化觀

定 價:¥69.00

作 者: 魏光奇,劉新成 編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世界歷史進程中多元文明互動與共生研究叢書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16155417 出版時間: 2015-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4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19世紀中葉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xiàn)民族復興而上下求索,嘗試為中國尋找一條既符合國情同時又順應世界潮流的文化出路。為此,他們從中外優(yōu)秀文化中選取資源,重構(gòu)自己的歷史觀、民族觀、政治觀、經(jīng)濟社會觀和倫理宗教觀,表現(xiàn)出了深刻的歷史洞察力。《世界歷史進程中多元文明互動與共生研究叢書·選擇與重構(gòu):近代中國精英的歷史文化觀》對此進行總結(jié)和探討,展示了世界歷史上不同文明良性互動的一種重要方式,豐富、深化了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史研究,對當今中國人思考相同問題也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作者簡介

魏光奇,1950年6月生于北京。1981年山西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畢業(yè),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領域為清代、民國時期縣制和中外文化觀念研究。主要論著有:《官治與自治:20世紀上半期的中國縣制》《有法與無法:清代的州縣制度及其運作》《清代民國縣制和財政論集》《大智心魂——哲人的旅程》《天人之際:中西文化觀念比較》《中西文化觀念比較》《今天與昨天——中國社會歷史問題散論》等。

圖書目錄

序論
第一章 構(gòu)建新的歷史觀
第一節(jié) 歷史觀是人的工具
一人反觀自身的鏡子
二行動指南與正義性依據(jù)
第二節(jié) 西方的“目的論歷史觀”
一“神意”調(diào)節(jié)歷史
二上帝“拯救計劃”的展開
三奔向“自由王國”
四“目的論歷史觀”的基本理念
第三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的歷史觀
一“道”與歷史循環(huán)
二“勢”與歷史變易
三“人”與“道”
四“民本”史觀
五早期道教的“太平”觀念及實踐
第四節(jié) 近代中國精英的歷史觀
一公理、公例:“西法”的普世價值
二歷史“進步”:為變革提供理論依據(jù)
三以“人為”對抗“天演”
四大同理想與民生史觀
五在人間建立“天國”
六“可大可久”:中國本位的歷史進步

第二章 弘揚民族主義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觀念
一文化的差異:“華夏”與“夷狄”
二“華夏優(yōu)越”觀念的另一面
第二節(jié) 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與生命力
一“中華民族”的觀念
二地理、種族與文化:民族凝聚力的三維基礎
三優(yōu)秀“國性”和“善美”精神
第三節(jié) 近代中國精英的民族主義
一從“天下”到“國家”
二民族獨立與國內(nèi)各族融合
三民族復興:文明比強大更重要
第四節(jié) 中華民族的光輝前景和世界責任
一對中華民族的前景充滿信心
二中國可以為世界承擔更大責任
三中國文化可以引領世界

第三章 政治體制的設計
第一節(jié) 中國與西方政治理念的深刻矛盾
一人民與公民
二君權與民權
三一統(tǒng)與分治
四集權與分權
五人治與法治
六關于人民權利的理念
第二節(jié) 近代精英對“秦制”的批判
一君主專制與國家專制
二統(tǒng)治者摧殘人民的積極精神
三行政制度煩瑣低效
四國家的社會功能缺位
第三節(jié) 引入西式政體的疑慮
一難題:人民如何才能成為“主權者”
二擔憂:國情與憲政存在矛盾
三爭論: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
四圍繞“權力分立”問題的探索
五革命問題上的兩種觀點
第四節(jié) 國家政治體制設計的原則
一實現(xiàn)民權
二照顧歷史傳統(tǒng)
三維護國家統(tǒng)一
四考慮社會與文化的制約
第五節(jié) 幾種體制設計
一孫中山的“直接民權”與“五權憲法”設想
二國民黨的“訓政”體制
三章太炎的“法治”主義
四政府職能問題上的“保育”論

第四章 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模式的思考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理想
一均富、安定與幸福
二保障民生是國家的責任
第二節(jié) 走追求公平的經(jīng)濟發(fā)展道路
一深切同情勞動階級的苦境
二抨擊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經(jīng)濟制度
三推崇中國特色的經(jīng)濟學
四土地問題與國計民生
五社會主義:人道、平均與“集產(chǎn)”
第三節(jié) 反思中國社會的弊病
一“經(jīng)濟平均”與“社會平等”
二傳統(tǒng)社會:實況并不美好
三外來文化與近代中國社會的紊亂
第四節(jié) 建設健康良好的新社會
一社會重建:農(nóng)村本位與文化復興
二“?!迸c“樂”:人民的合理追求
三直面工業(yè)化、城市化過程中的社會問題

第五章 樹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jié)合的文化精神(上)
第一節(jié) 揭示“國民性”中的問題
一士大夫精神卑下
二“國民品格”存在缺陷
第二節(jié) 反思儒家思想
一歷史功績與固有價值
二與現(xiàn)代意識的相通
三多層面的局限
第三節(jié) 批評道家和法家思想
一道家:消極與自私
二法家:專制的理論
第四節(jié) 體察佛教
一近代精英人士對佛教的體證
三佛教思想的價值
三基于中國文化觀念的批評
第五節(jié) 褒貶西方的宗教和價值觀念
一對基督教的肯定與非議
二臧否西式價值觀念

第六章 樹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jié)合的文化精神(下)
第一節(jié) 探討樹立全民的文化精神
一國家和民族的無形精神
二中國是否需要建立宗教
三鬼神、因果報應與道德勸懲
第二節(jié) 儒家:追求與時俱進
一建立新的形而上學
二“仁”的新闡釋
三“樂”的觀念
四建立“孔教”
五中國道德的深層觀念基礎
六培養(yǎng)“士君子之行”
第三節(jié) 建設人間佛教
一必要與可能:在中國提倡佛教
二澄清對佛教的誤解
三調(diào)和佛教與儒家
四對佛教進行改革
第四節(jié) 樹立個體人格觀念
一推崇西式自由獨立觀念
二發(fā)掘中國傳統(tǒng)的尊個性觀念
三私德、權利、團結(jié)、進取
四實用主義問題
結(jié)語
征引和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