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地理地理學理論雷公山自然地理綜合實習指導書

雷公山自然地理綜合實習指導書

雷公山自然地理綜合實習指導書

定 價:¥24.00

作 者: 賀祥,顧永澤,蔣煥洲 著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64335212 出版時間: 2015-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3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雷公山自然地理綜合實習指導書》在對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植物、土壤、巖層、生態(tài)系統(tǒng)等的調查基礎上,設計了不同調查路線的野外實習內容與目的,詳細介紹了在雷公山進行自然地理野外綜合實習步驟與方法,幫助讀者應用地理學理論和方法去分析、調查自然地理環(huán)境特征,學習地理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觀測和分析技術,訓練對自然地理系統(tǒng)的綜合認識、分析能力?!独坠阶匀坏乩砭C合實習指導書》適用于地理科學、資源科學、環(huán)境科學、生態(tài)學等專業(yè)領域的高校學生和科研工作者,以及相關專業(yè)的管理部門工作人員,還可以作為中學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暫缺《雷公山自然地理綜合實習指導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概況
第一節(jié) 社會經(jīng)濟概況
一、區(qū)域范圍、人口與民族
二、社會經(jīng)濟
三、民族文化
四、旅游資源
第二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概況
一、地質構造、地層巖性及地貌特征
(一)地質構造
(二)地層與巖石
(三)地貌類型
二、氣候與水文特征
(一)氣候
(二)水文特征
三、土壤
(一)成土條件
(二)土壤類型
四、動植物概況
(一)植物概況
(二)動物概況
五、植物土壤垂直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
六、具備世界自然遺產(chǎn)特征

第二章 雷公山綜合實習目的與要求及實習內容
第一節(jié) 野外實習目的與要求
一、植物地理與生態(tài)系統(tǒng)野外實習目的與要求
(一)實習目的
(二)實習要求
二、土壤地理野外實習目的與要求
(一)實習目的
(二)實習要求
三、地質、地貌野外實習目的與要求
(一)實習目的
(二)實習要求
第二節(jié) 野外實習主要內容
一、植物地理與生態(tài)系統(tǒng)實習內容
(一)植物基本屬性特征調查
(二)植物數(shù)量標志調查
(三)樣方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分析
(四)雷公山植被類型非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分析
二、土壤地理野外實習主要內容
(一)土壤剖面位置選擇與觀察
(二)土壤垂直地帶性分析
三、地質、地貌野外實習主要內容
(一)雷公山地質構造地貌觀察與調查
(二)雷公山山地地貌類型觀察與調查
(三)雷公山河谷地貌觀察與調查
(四)雷公山地層巖石類型調查

第三章 雷公山自然地理綜合實習路線及觀察內容
一、路線選擇與觀察點選擇
(一)植物地理和生態(tài)系統(tǒng)野外實習路線與觀察點選擇
(二)土壤地理野外實習路線選擇
(三)地質、地貌野外實習路線與觀察點選擇
二、雷公山自然保護區(qū)主要實習路線及其實習內容
(一)路線1:季刀苗寨一康利水廠路口
(二)路線2:格頭村一雷公坪山頂
(三)路線3:小丹江一雷公山主峰
三、雷公山自然保護區(qū)三條實習路線分布圖

第四章 植物地理與生態(tài)學野外調查及采樣技術方法
第一節(jié) 植物地理與生態(tài)學野外實習與調查準備
一、圖件資料的準備
二、資料與圖件搜集和分析
三、植物地理與生態(tài)學野外實習常用儀器、用具的準備
第二節(jié) 植物地理與生態(tài)學野外植物調查過程
一、調查樣地選擇與標本制作
(一)取樣方法
(二)樣地設置與群落最小面積調查
(三)樣地調查內容與方法
(四)無樣地取樣法
二、植物標本采取與制作
(一)材料用品
(二)內容和方法
三、植物群落特征調查
(一)植物群落屬性標志與調查方法
(二)植物群落的數(shù)量調查及其計算方法
(三)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分析

第五章 土壤地理野外調查與采樣技術方法
第一節(jié) 土壤野外調查準備
一、地形圖等專題圖件資料的準備
二、資料與圖件搜集和分析
三、土壤地理野外實習常用儀器、用具的準備
第二節(jié) 土壤野外調查方法
一、土壤調查路線選擇
二、土壤剖面的設置與挖掘
(一)土壤剖面種類
(二)土壤的人工剖面挖掘
三、土壤剖面觀察與描述記錄
四、土壤理化性質野外識別與鑒定
(一)土壤物理性質野外識別
(二)土壤pH的測定
五、土壤樣品采集
(一)土壤剖面整段標本
(二)土盒標本
(三)土壤分析樣品的采集
六、土壤分布草圖繪制
(一)調查路線土壤圖繪制
(二)區(qū)域中、小比例尺土壤圖調查繪制

第六章 地質、地貌野外調查的技術與方法
第一節(jié) 地質、地貌野外調查工具及使用方法
一、地形圖的使用
二、地質羅盤的使用
(一)地質羅盤儀的基本構造
(二)地質羅盤儀的使用
三、放大鏡的使用
四、野外記錄簿的使用和地質繪圖
(一)野外記錄簿的使用
(二)地質素描圖及繪圖技巧
(三)室內整理
第二節(jié) 地質野外調查技術方法
一、野外地質記錄
(一)記錄的要求
(二)記錄的類型和方式
二、地質標本采集
(一)地質標本采集的目的和意義
(二)標本種類和合適樣本的選擇
(三)野外采集地質標本的基本方法
(四)標本規(guī)格、原始數(shù)據(jù)記錄、標本包裝和運輸
三、常見巖石和礦物的野外鑒定方法
(一)常見巖石野外鑒定方法
(二)野外常見礦物鑒定方法
(三)雷公山自然保護區(qū)常見礦物鑒別特征
第三節(jié) 野外地貌觀察內容與方法
一、野外地貌觀察內容
(一)地貌觀測點的觀察與描述
(二)第四紀沉積物剖面的觀察與描述
(三)相對地貌年齡
二、雷公山自然保護區(qū)地貌野外調查識別
(一)河流縱剖面
(二)河流階地
(三)構造地貌與及重力崩塌地貌

第七章 自然地理野外實習資料整理與報告撰寫格式
一、野外實習資料的整理
(一)植物地理與生態(tài)實習資料整理與總結
(二)土壤地理學實習資料整理與總結
(三)地質、地貌實習資料整理與總結
二、自然地理野外綜合實習報告撰寫格式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