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百年風華:廈門市第三醫(yī)院…
02紅色光山
03吐魯番坎兒井保護與研究
04直面病痛:中國近現(xiàn)代醫(yī)學…
05中國經(jīng)濟思想史
06比較經(jīng)濟思想史(1776年前…
07圖說北京水系變遷
08取火:打火器的歷史
09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
10張家口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論文…
[意]喬瓦尼·萊維 [法]讓-克勞德…
全書主要以時間為序敘述,并選取各歷史時段中有代表性的地域或國家中的青年形…
可購
于賡哲 著
古人如何面對瘟疫?瘴氣是真實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古時候的醫(yī)患關系…
趙益
有鑒于二十世紀中期以來西方學界關于文獻、圖書的社會、文化研究的逐漸興盛和…
張世明
本書以1644年至1945年間歷史時空中資源配置的動態(tài)過程為研究背景,對法律與資…
艾俊川 著
研究印刷史的方法,除了文獻引述、版面鑒定、科學檢測以外,還應加上通過語言…
(英)坎伯·摩根 著 王克勤 譯
《約伯記》由(英)坎伯·摩根著,王克勤譯
胡夢飛
本書介紹了明代治水名臣宋禮的生平事跡,以及明清以來大運河南旺段的建壩、分…
曉柯
本書主要介紹了東漢末年江淮漕運通道開拓者——陳登及其修…
常鵬
本書系用英文寫作,從全球化、大歷史的視角,以西方人熟悉的表達方式, 編寫…
王俊
人有一半的時間是需要休息睡覺的,千百年來做為休息睡覺的工具床是不可缺少的…
王申
本書以元代著名水利專家郭守敬與京杭大運河的建設為核心主線,從青少年時期的…
姜師立
夫差所領導開鑿的邗溝是中國歷史文獻中記載的條有確切開鑿年代的運河,也是中…
極簡通識歷史編寫組主編
暫缺簡介...
潘娟
本書以隋煬帝楊廣次貫通大運河為主線,描繪了他充滿傳奇的一生和他的功過得失…
王聰明
本書介紹了清朝大臣、水利工程專家靳輔的生平事跡,突出介紹了靳輔對黃河、淮…
吳朋飛 趙金華
本書以北宋著名科學巨匠沈括政治生涯中興修水利的大事件為主線,展示了他在水…
羌建 莊安正
本書圍繞著張謇與大運河的關系,介紹了被人稱為近代大運河治理先驅(qū)與&ld…
宋桂杰
本書介紹了唐代著名經(jīng)濟改革家、理財家劉晏的故事,他采取恢復漕運、改革鹽政…
邱澎生
本書通過研究蘇州新興工商團體的歷史現(xiàn)象、組織發(fā)展和權(quán)力運作,將傳統(tǒng)工商團…
庾向芳
本書中的民國清史學,是指1912年至1949年間的學術組織和學者,研究清朝歷史、…
抗日戰(zhàn)爭與近代中日關系文獻數(shù)據(jù)平臺編
本書是“抗戰(zhàn)文獻數(shù)據(jù)平臺與中學歷史學習”征文活動的優(yōu)秀作品集。此次活動由…
魯克亮 編
本書是重慶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優(yōu)質(zhì)資源庫建設項目成果,是對高校思政課…
王俊勇
本書系統(tǒng)敘述了科學家對黃石國家公園里的野生動物開展研究、進行保護的歷史過…
陳宇里,謝茜
本書根據(jù)航海活動的特征,從航海技術和航海人文兩個維度,按照時間順序探討航…
鞏本棟
本書以有宋一代經(jīng)典的編纂、流播為起點,選擇一些前人關注不夠或疑點仍多而又…
陳高華
本書全方位包括元代婦女的政治生活、階層、婚姻、日常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
徐雁平
本書為中國古代文獻文化史清代卷,主要論述南北經(jīng)濟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清帝國書…
張建偉
20世紀上半葉日本學者對中國數(shù)學史的研究具有較高水平,無論是對內(nèi)容的理解,…
孫健
本書以近代早期的報人與報刊為線索,主要關注客觀性的形成、演變與實踐,探尋…
任健 ,袁帆,張瑜,苗潤生
《中國網(wǎng)絡傳播簡史》采取上下篇的形式,上篇以時間順序梳理過往幾十年間的網(wǎng)…
陳聲玥
本書以抗戰(zhàn)時局影響下金陵大學的遷變與調(diào)適為研究主題,通過對其早期的調(diào)適與…
程章燦、許勇
本卷擇要收集《中國古代文獻文化史》叢書研究中涉及的文獻資料,豐富和補充該…
李水金
人類發(fā)展的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公共行政不斷追尋人類良好治理及美好生…
上海嘉定博物館、浙江大學科舉學與考試研究…
本書《科舉學論叢(2021第1輯)》是由上海市嘉定區(qū)文化和旅游局主管、上海嘉…
陳捷
本書選取五四新文化運動“四大副刊”之一的《時事新報》副…
清秋子 著
錢,生活中無處不在。怎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大多數(shù)人至今也沒明白。錢為何物…
趙賓福
本書以中國考古學各研究方向為主線,闡述了中國考古學理論發(fā)展、自舊石器時期…
孫曉天
《早期中國電影史學史研究(1949年以前)》將電影史學史放在史學史和電影史學…
崔勁波 李廷青
本書分為兩部分,部分為高麗時期的鑄幣史,高麗鑄幣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深受中國的影…
沈穎著
周村芯子作為一種標志性文化符號,承載了魯中鄉(xiāng)民明清以來的集體性文化記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