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諸葛亮:觀大略法/1
二 陶淵明:不求甚解法/2
三 楊大眼:耳讀法/4
四 韓 愈:提要鉤玄法/6
五 蘇東坡:八面受敵法/8
六 陸 游:有的放矢法/11
七 朱 熹:循序漸進法/13
八 陳 善:出入法/14
九 陸九淵:涵泳法/16
十 董 遇:三余法/18
十一 張 溥:七錄法/20
十二 顧炎武:萬里行路法/22
十三 鄭板橋:精當法/24
十四 梅文鼎:四不怕法/26
十五 葉奕繩:約取實得法/28
十六 梁啟超:注意法/30
十七 毛澤東:高誦恬吟法/32
十八 徐特立:精讀法/34
十九 董必武:閱兵法/36
二十 謝覺哉:晨思夜讀法/38
二十一 魯 迅:多翻法/40
二十二 郭沫若:一通二否法/42
四十四 馮驥才:定向瀏覽法/87
四十五 葉 辛:我行我素法/89
四十六 楊賢江:口演筆述法/91
六十一 郭豫適:無定法/121
六十二 金開誠:蜘蛛結網法/123
六十六 林 帆:借光法/131
六十七 奚椿年:取其所長法/133
六十八 錢夢龍:四步法/135
六十九 華羅庚:駕馭法/137
七十八 李慰萱:迂回穿插法/154
七十九 王大珩:實踐法/156
九十一 凡爾納:筆記法/180
后記/200
新版后記/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