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1章 緒論
1.1 項目立項背景
1.1.1 千將坪滑坡概況
1.1.2 三峽庫區(qū)特大順層巖質滑坡發(fā)育及分布概況
1.2 立項意義
1.3 研究歷史與現狀
1.3.1 水庫型滑坡
1.3.2 特大順層巖質水庫滑坡研究現狀
1.3.3 滑坡預測預報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5 研究內容及課題設置
1.5.1 項目主要研究內容
1.5.2 項目課題設置
第2章 千將坪滑坡地質力學模型
2.1 滑坡運動過程及特征
2.1.1 滑坡變形破壞過程
2.1.2 滑坡規(guī)模
2.1.3 滑動方向
2.1.4 滑距
2.1.5 滑速
2.1.6 滑坡涌浪
2.2 區(qū)域地理地質背景
2.2.1 自然地理
2.2.2 區(qū)域構造與地震背景
2.3 滑坡區(qū)基本地質條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層巖性
2.3.3 地質構造
2.3.4 水文地質
2.3.5 巖體風化
2.4 滑坡邊界條件及物質組成
2.4.1 滑坡邊界及其形成的巖體結構面特征
2.4.2 滑坡物質組成
2.5 滑坡變形特征及滑坡結構分區(qū)
2.5.1 滑坡變形形跡
2.5.2 滑坡結構分區(qū)
2.6 滑帶及牽引區(qū)軟弱帶形成年代
2.6.1 測試方法與式樣
2.6.2 測試結果
2.6.3 基于測年結果的滑帶、牽引區(qū)軟弱帶成因及滑坡性質
2.7 滑坡巖土物理力學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
2.7.1 概述
2.7.2 滑坡巖石常規(guī)物理力學試驗
2.7.3 順層滑帶化學及礦物成分分析
2.7.4 順層滑帶土及其原型(層間剪切帶)物理力學試驗
2.7.5 前緣切層滑帶物理力學實驗
2.7.6 滑帶抗剪強度參數反分析
2.7.7 千將坪滑坡物理力學參數建議值
2.8 滑坡形成機制及滑動機理工程地質分析
2.8.1 滑坡致滑因素及其影響機理分析
2.8.2 滑坡形成機制
2.8.3 滑坡高速失穩(wěn)機理
2.9 小結
第3章 千將坪滑坡滑帶物理力學試驗研究
3.1 千將坪滑坡層間剪切錯動泥化帶非飽和三軸固結不排水試驗
3.1.1 試樣制備
3.1.2 試驗儀器設備
3.1.3 試驗方案及結果
3.2 千將坪滑坡層間剪切錯動泥化帶干濕循環(huán)試驗(DWC)
3.2.1 試驗方案
3.2.2 試驗結果及分析
3.3 千將坪滑坡層間剪切錯動泥化帶恒荷載試驗(DL試驗)
3.3.1 試樣制備、試驗儀器設備、試驗方案
3.3.2 試驗成果與分析
3.4 千將坪滑坡層間剪切錯動泥化帶蠕變試驗(CREEP試驗)
3.4.1 蠕變試驗儀器
3.4.2 蠕變試驗步驟
3.4.3 蠕變試驗內容
3.4.4 蠕變試驗結果及分析
3.4.5 蠕變模型擬合
3.4.6 小結
3.5 千將坪滑坡區(qū)與影響區(qū)層間剪切錯動泥化帶現場直剪試驗
3.5.1 概述
3.5.2 試驗部位
3.5.3 原位大剪試驗
3.5.4 千將坪滑坡原位大剪試驗結果分析
3.6 小結
第4章 千將坪滑坡滑帶土軟化模型試驗研究
4.1 滑帶軟化試驗方案的論證與設計
4.1.1 試驗目的
4.1.2 參考標準
4.1.3 試驗中的問題探討
4.1.4 試驗方案
4.2 試驗結果與軟化模型建立
4.2.1 滑帶土天然物理性質參數
4.2.2 浸泡條件下滑帶土軟化試驗結果
4.2.3 滑帶軟化模型建立
4.2.4 浸泡條件下滑帶土軟化規(guī)律
4.2.5 浸泡條件下滑帶土黏土礦物分析結果
4.3 滑帶土軟化機理
4.3.1 磨圓作用——水物理化學作用對土顆粒的改造
4.3.2 介離作用——黏土顆粒表面的離子交換與吸附
4.3.3 潤滑作用——黏土礦物晶體結構層間的離子交換與吸附
4.3.4 浸泡條件下滑帶土黏土礦物的轉化對抗剪強度的影響
4.3.5 滑帶軟化對千將坪滑坡的影響
4.4 小結
第5章 降雨及庫水耦合作用下千將坪滑坡飽和-非飽和、非穩(wěn)定滲流場研究
5.1 引言
5.2 飽和-非飽和滲流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研究
5.2.1 達西定律
5.2.2 土-水特征曲線
5.2.3 滲透性函數
5.2.4 控制方程
5.2.5 若干技術問題
5.3 千將坪滑坡巖土滲透試驗研究
5.3.1 千將坪滑坡水文地質條件及材料分區(qū)
5.3.2 千將坪滑坡巖土體滲透特性
5.3.3 千將坪滑坡巖土滲透特性成果
5.4 千將坪滑坡滲流場數值計算成果
5.4.1 計算網格及定解條件
5.4.2 水庫蓄水對滲流場的影響
5.4.3 降雨對千將坪滑坡滲流場的影響
5.4.4 水庫蓄水與降雨耦合條件下的千將坪滑坡滲流場特性
5.5 小結
第6章 千將坪滑坡變形失穩(wěn)機制數值模擬
6.1 概述
6.1.1 研究目的
6.1.2 研究內容
6.1.3 技術路線
6.2 千將坪滑坡有限元分析
6.2.1 千將坪滑坡二維有限元分析研究
6.2.2 千將坪滑坡三維有限元分析研究
6.3 千將坪滑坡三維極限平衡分析
6.3.1 三維極限平衡分析原理
6.3.2 千將坪滑坡三維極限平衡分析模型、計算參數及條件
6.3.3 計算結果與分析
6.4 千將坪滑坡動力學過程仿真研究
6.4.1 非連續(xù)變形分析方法
6.4.2 非連續(xù)變形分析計算程序簡介
6.4.3 計算模型和計算參數
6.4.4 計算結果及分析
6.5 千將坪滑坡變形失穩(wěn)機制分析
6.5.1 千將坪滑坡變形破壞機制分析
6.5.2 千將坪滑坡運動機制分析
6.6 小結
第7章 千將坪滑坡物理模型模擬研究
7.1 引言
7.2 滑坡模型試驗理論
7.2.1 相似理論
7.2.2 相似定理
7.2.3 相似準則的導出方法
7.3 試驗目的與模型設計
7.3.1 試驗目的
7.3.2 模型設計
7.4 荷載及加載方式與荷載施加步驟
7.4.1 荷載及加載方式
7.4.2 荷載施加步驟
7.5 模型量測
7.5.1 百分表位移量測
7.5.2 攝影量測
7.5.3 微震量測
7.6 試驗結果及分析
7.6.1 百分表位移量測結果
7.6.2 攝影量測結果
7.6.3 微震監(jiān)測結果
7.7 小結
……
第8章 千將坪滑坡與世界同類典型滑坡比較研究
第9章 特大順層巖質水庫滑坡空間預測模型研究
第10章 三峽庫區(qū)藕塘滑坡庫水響應特征及穩(wěn)定性預測評價
第11章 三峽庫區(qū)涼水井滑坡庫水響應特征及預測評價
第12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