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二十世紀西方藝術對傳統(tǒng)的借鑒打破了民族、地區(qū)、國家、時間等人為的或自然的障礙而更具世界,同時各門類藝術之間相互影響更趨密切。這一時期的西方的藝術家不可勝數,藝術風格和流派頁為數眾多,各流派之間常常有著根本絕對沖突,對西方現代藝術史的整體敘述包括了互為排斥,互相抵消的不同現象的解釋。帕馳博士撰寫的這部《二十世紀西方藝術史》(上卷),與同類藝術史相比,有一個重要的貢獻,就是選編了與二十世紀上半葉各種藝術流派相關的理論文獻,共計27篇,獨立成為一章。這些“材料”全部出自當時的藝術家和批評家之手,原文涵蓋英文、法文、德文、荷蘭文、意大利文、俄文等多種文字,涉及宣言、詩歌、書信、講座、評論、序言等多種文體。通過這些思想的斷片,讀者得以跨越藝術作品和藝術史學家的分析,在思想層面上直面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藝術主張。叢書簡介:“未來藝術”意味著藝術的未來性,也是向可能性開放的實存行動。作為實存行動的“未來藝術”應該是高度個性的,是對全球民主體系造成的人類普遍同質化和平庸化趨勢的反撥,所以它是帶著普遍觀念鐐銬的自由舞蹈。本叢書力圖體現二戰(zhàn)后日益介入社會生活,以此來回應“藝術終結論”的“未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