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shù)藝術(shù)戲劇藝術(shù)昆壇求藝六十年:沈世華昆劇生涯

昆壇求藝六十年:沈世華昆劇生涯

昆壇求藝六十年:沈世華昆劇生涯

定 價:¥78.00

作 者: 張一帆 編;沈世華 口述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地方劇藝術(shù) 戲劇藝術(shù)/舞臺藝術(shù) 藝術(shù)

ISBN: 9787200119190 出版時間: 2016-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2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昆曲名家、著名閨門旦演員、中國戲曲學院教授沈世華的口述作品,由戲曲研究界青年才俊張一帆博士記述整理。本書分為上、下兩篇,在上篇中,沈世華老師回顧了自己從藝六十年來的昆曲人生,從兒時寫起,回顧了自己如何因為一碗餛飩而偶然拜入“傳字輩”門下,浙昆如何艱難求生存,“十五貫”是如何輾轉(zhuǎn)進京的并大熱天下的,改革開放后重登舞臺,卻又激流勇退,成為中國一位昆曲女教授,直至新世紀以來國內(nèi)戲劇市場的反復,時間跨度大,涉及人物多,不僅是沈老師自己的藝術(shù)人生的反思與總結(jié),同時也是對百余年來昆曲藝術(shù)的興衰榮辱的反思。本書下篇主要是對沈世華昆曲藝術(shù)理論與實踐的總結(jié),沈老師以著名的折子戲為例,系統(tǒng)講述了傳統(tǒng)折子戲的一招一式以及她多年來的個人體會,還原了昆曲這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代表性傳承項目的本來面目,加上本書百余幅珍貴照片、檔案,使得本書的資料價值極大。

作者簡介

  沈世華,浙江慈溪人,1941年生于上海。中國昆劇藝術(shù)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昆?。┐硇詡鞒腥?,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53年入浙江國風蘇昆劇團(后改為浙江昆劇團)學昆劇表演,工五旦,得到朱傳茗、周傳瑛、俞振飛等諸名家的親傳和指授,后擔任主演。1986年起正式任教于中國戲曲學院。張一帆,1980年生,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講師,戲劇戲曲學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先后畢業(yè)于浙江大學、中國戲曲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師從周育德、鈕驃、周華斌諸先生治中國戲劇史。曾于《文藝報》《戲曲藝術(shù)》《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刊物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多篇。出版專著有《劇學本位的確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7月版)。鈕驃,滿族,1933年生于北京。先后畢業(yè)于中國戲曲學校與紅旗夜大學中文系,師從蕭長華、王傳淞、吳小如等前輩名家。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京?。┐硇詡鞒腥?,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編審,文化部振興京劇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京劇百科全書》編委會副主任。曾任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離休后仍從事戲曲研究及教學工作。

圖書目錄

劉序 _1吳序 _3遲序 _7梅序 _12引言 _1上篇第一章 偶遇“國風”意中緣 _3一、“偶然”的序幕 _3二、家庭出身:原籍慈溪,生于上海 _8三、讀書兼“蹭戲” _12四、偶遇“國風” _18第二章 初識春色在林園 _25一、艱難的“國風” _25二、努力練習基本功 _34三、開始學戲 _37四、第一次貼片子和第一次演出 _40五、“小寧波,過來吃大閘蟹” _42六、你們有沒有決心?我給你們看我的決心! _50七、臨時團部中的生活 _52八、鞠躬盡瘁的炊事員 _56第三章 名動京華《十五貫》 _59一、創(chuàng)編 _60二、《十五貫》進京 _70三、周總理來看戲了 _73四、李少春先生感動得流淚了 _79五、初執(zhí)教鞭 _80六、三個“留學生” _83七、拍攝電影《十五貫》 _90八、“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 _94九、《十五貫》表演精華舉隅 _97十、《十五貫》成功的歷史經(jīng)驗 _100附錄1 《十五貫》三份演出名單 _106附錄2 周恩來同志觀看浙江省昆蘇劇團演出《十五貫》后的兩次講話 _109附錄3與昆劇前輩們在一起 _117第四章 立雪俞門衣缽傳 _123一、結(jié)識俞伯伯 _123二、藝文并授 _132三、我一個禮拜重了七斤 _135四、從“言大姐”到“言老師” _137五、受賜“衣缽” _142附錄1 造就俞氏型的昆劇人才 _146附錄2 昆黃融會鑄成大師 _150第五章 光陰似水韶光賤 _159一、成為主演 _159二、“翻箱底” _164三、初露頭角 _167四、重學《游園驚夢》 _171五、編演《桃花扇》 _172六、編演《西園記》 _175七、再獲殊榮 _184八、編演現(xiàn)代戲 _186附錄 文化部關(guān)于加強戲曲、曲藝傳統(tǒng)劇目、曲目的挖掘工作的通知 _192第六章 辭親去國意長牽 _196一、招考“秀字輩” _196二、不舍的離去 _205三、特殊的觀眾 _208四、拍攝電影《西園記》 _210五、輾轉(zhuǎn)進京 _220六、獲獎風波 _224七、最后的囑托 _230附錄1 幽蘭一莖花正開,堪稱空谷不凡才 _247附錄2 浙江昆劇團進京獻藝載譽返杭 _255第七章 同心偕老向花間 _259下篇第八章 金針度人繡碧鴛 _269《孽海記·思凡》 _269《牡丹亭·游園》 _281《鳳凰山·贈劍》 _293《南西廂記·佳期》 _305《鐵冠圖·刺虎》 _318《玉簪記·琴挑》 _332《爛柯山·癡夢》 _341第九章 洗盡粉黛薪火延 _349一、教學歷程 _352二、教學體會與要點 _359三、教學步驟與方法 _362四、不斷學習提高 _364五、對昆劇藝術(shù)傳承與傳播的看法 _365六、尾聲 _372附錄1 沈世華劇目學習師承表 _380附錄2 “世”字輩概況 _385附錄3 王傳淞老師談藝點滴 _392附錄4 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昆劇專業(yè)四年本科教學劇目安排 _395附錄5 沈世華中國戲曲學院教學情況表(1981—2010)_404第十章 已發(fā)表文章 _412悼王傳淞老師 _412德高藝富名垂昆史 _414心香一瓣祭先師 _419讓昆曲這棵幽蘭永遠揚芬吐香 _428昆劇的傳承,首要的是表演藝術(shù) _431回眸20世紀的昆曲 _435讓昆劇延年益壽,常葆青春 _444用心良苦育南枝 _446第十一章 報刊評介文章 _453從《思凡》談到沈世華(吳小如) _453沈世華的《思凡》(吳小如) _455喜看北苑秀南枝(吳小如) _457在嚴謹中求靈動——看沈世華演《游園驚夢》(朱文相) _459一曲《思凡》余音繞(胡世均) _461浙昆移來一枝秀——記昆劇演員沈世華二三事(宋鐵錚) _464劇壇師表:鈕驃與沈世華(高宜三) _465昆曲名師沈世華(盧雅存) _467青儷長駐牡丹亭古韻悠揚滿庭芳——著名昆曲表演藝術(shù)家沈世華(汪株宇) _471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記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鈕驃、沈世華收徒儀式(曉晴) _477跋:風吹別調(diào)亦堪聽 _480后記 _48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