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農業(yè)科學農作物水肥耦合對冬小麥產量和品質的調控效應

水肥耦合對冬小麥產量和品質的調控效應

水肥耦合對冬小麥產量和品質的調控效應

定 價:¥28.00

作 者: 鄭志松,??×x 著
出版社: 中原農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農業(yè)/林業(yè) 農作物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7396888 出版時間: 2014-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5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干旱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生態(tài)問題之一,也是制約農業(yè)發(fā)展的主要逆境因子,研究并揭示其對冬小麥生育中后期植株生長發(fā)育、生理特性、產量和品質特性的影響,對旱地小麥產量和品質協(xié)同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為此,結合河南西部旱地的氣候特點,在自動干旱棚內遮雨條件下,設置了灌水量(w)、施氮(N)量、施磷(PzOs)量三個因素的水肥耦合試驗,系統(tǒng)研究了水肥耦合對冬小麥產量形成及籽粒品質性狀的調控效應,主要結論如下:1.在全生育期遮雨條件下,W對冬小麥花后旗葉及倒二葉光合速率(Pn)、氣孔導度、蒸騰速率等參數(shù)的調控效應均達顯著水平(P≤0.05或P≤0.01)。灌漿前期(花后6d),旗葉Pn、氣孔導度、蒸騰速率均在灌水量308.5mm,達最大值,中后期(花后13d、23d)則在灌水量153.5mm時達最大值;從不同測定日期看,Pn隨籽粒灌漿進程呈明顯下降趨勢。隨施N量增加,花后6d、13d、23d旗葉Pn及氣孔導度均呈先增后降趨勢。從不同水肥處理組合看,以N105P42w308.5和N179.2P126w153.5最大。相關分析表明,葉片Pn與氣孔導度、蒸騰速率間均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而與細胞間隙CO2濃度則呈顯著負相關(P≤0.01),說明Pn的降低,主要受非氣孔因素的影響。2.2010~2011年的研究表明,灌水量和施氮量對冬小麥籽粒蛋白質和氨基酸均有極顯著調控效應(P≤0.01),存在著顯著的灌水×施氮互作效應(P≤0.05或P≤0.01),而施磷(P)對其調控效應不顯著。在一定區(qū)間,籽粒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均隨施N量增加而增加,隨w增加而降低,但當w超過282.0mm、施N量超過179.2kghm-2時,各指標的變化不再明顯,蛋白質含量在高施N量下略有下降。而必需氨基酸占總氨基酸含量的比例呈隨灌水量增加而增加,隨施N量增加而降低的趨勢,說明干旱脅迫下高N處理不利于小麥籽粒營養(yǎng)品質的改善。從不同水肥處理組合看,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以處理N105P42w127最高,必需氨基酸/總氨基酸以處理組合N30.8P126w282最高。綜合從蛋白質及氨基酸產量看,以處理N179.2P126w282表現(xiàn)最好,這與單一籽粒蛋白質及氨基酸含量高的處理組合并不一致。3.施N量和施P量對冬小麥淀粉糊化特性有顯著調控效應(P≤0.05或P≤0.01)。隨施N量的增加,淀粉各黏度參數(shù)呈增大趨勢,施N量為105kg·hm-2時達最大值,之后增加施N量各黏度參數(shù)又有所下降;黏度參數(shù)在施P量為168kg·hm-2時達最大值。w對淀粉黏度參數(shù)調控效應不顯著,但存在灌水量×施氮量的顯著互作效應(P≤O.05或P≤0.01)。從不同水肥處理組合看,淀粉糊化特性以處理組合N105P168W217.5最優(yōu)。相關分析表明,淀粉黏度參數(shù)與籽粒產量在2009~2010年呈顯著正相關,而在2010~2011年相關不顯著,說明產量與淀粉品質間存在著協(xié)同提高的可能性。4.W對冬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調控效應顯著(P≤0.01)。隨W增加,總莖數(shù)及最終成穗數(shù)增加,在W282.0~308.5mm時達最大值;穗粒數(shù)及產量在W308.5mm達最大值,千粒重在W282.Omm最大。在施N量30.8~179.2kg·hm-2的小區(qū)間,總莖數(shù)隨施N量增加呈上升趨勢;產量在0.0~105.Okg·hm-2的小區(qū)間呈增加趨勢。從水肥耦合的效應看,組合N179.2P126W282對總莖數(shù)的調控效應較大,產量、穗粒數(shù)在組合N105P42W308.5時最大,千粒重以N30.8P126W282達最大值。5.在全生育期遮雨條件下,w對冬小麥產量及水分利用率的調控效應顯著(P≤0.01),冬小麥水分利用效率在w308.5mm達最大值,在W127.Omm時為最小值,即隨w增加呈增加趨勢,表明在全生育期遮雨條件下,因小麥生育后期的干旱程度不同,導致w增加的情況下,小麥的籽粒產量仍然大幅提高,W仍然是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限制因素;隨施N量和施P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后降再增的趨勢,分別在施N量210.Okg·hm-2、施P量84.0kg·hm-2達最高值,在施N量0.0kg·hm-2及施P量0.Okg。hm-2最低。且籽粒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在處理N105P42w308.5達最高值。籽粒產量與水分利用效率間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說明在一定區(qū)間,高水分利用率處理小麥產量亦較高。

作者簡介

暫缺《水肥耦合對冬小麥產量和品質的調控效應》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第二章 研究內容、材料及方法
2.1 研究目標
2.2 研究內容
2.3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2.4 試驗地概況
2.5 試驗材料和試驗設計
2.6 試驗方法
2.7 測定項目及方法
2.8 統(tǒng)計方法
第三章 水肥耦合對冬小麥光合特性的調控效應
3.1 水肥耦合對冬小麥光合特性的調控效應
3.2 水肥耦合對冬小麥熒光特性的調控效應
3.3 小結與討論
第四章 水肥耦合對冬小麥蛋白質及氨基酸含量的調控效應
4.1 水肥耦合對冬小麥蛋白質含量及其組分的調控效應
4.2 水肥耦合對冬小麥氨基酸含量及其成分的調控效應
4.3 水肥耦合條件下籽粒產量與蛋白質及氨基酸產量的相關性分析
4.4 小結與討論
第五章 水肥耦合對冬小麥淀粉品質特性的調控效應
5.1 水肥耦合對冬小麥淀粉含量及其成分的調控效應
5.2 水肥耦合對冬小麥淀粉糊化特性的調控效應
5.3 淀粉糊化特性和籽粒產量及淀粉含量的相關性分析
5.4 小結與討論
第六章 水肥耦合對冬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調控效應
6.1 水肥耦合對冬小麥后期地上干物質積累的調控效應
6.2 水肥耦合對冬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調控效應
6.3 水肥耦合對水分利用效率的調控效應
6.4 小結與討論
第七章 結論
7.1 灌水量
7.2 灌水量與施氮量
7.3 本研究結果表明
7.4 結論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