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讀史使人明智,讀史使人博聞;讀史讓人了解到自己國家、民族的歷史淵源,讓人不至于在喧囂的世界中忘掉自己的根本;讀史能讓人看到無數先賢達士,在他們身上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浩如煙海的中華史籍如滿天繁星一樣,點綴在中國人的精神天空之上,讓我們的靈魂世界得到擴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而《史記》正是這些繁星中燦爛,美妙的一顆。《史記》原名《太史公書》,由漢武帝時史學家司馬遷所著,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妒酚洝啡珪?30篇,分為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記載了中華民族從黃帝到漢武帝年間長達3000年的歷史,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國古代社會的生活面貌。太史公司馬遷出生于史學世家,他年輕的時候就很幸運地有機會閱讀國家收藏的一些史籍典藏,對歷史充滿了興趣。在寫《史記》之前,他曾進行兩次全國旅游,考察史跡,驗證自己在書中讀到的記述。他沿長江而行,到過三皇五帝留下遺跡的會稽山、九嶷山等,尋找先賢足跡;又渡過淮河、黃河,北至太行與“燕趙間豪俊交游”;還曾經奔赴楚漢相爭時的舊戰(zhàn)場,尋訪劉邦、項羽戰(zhàn)爭的遺存;后來甚至還深入當時偏遠的蠻夷之地,貴州、廣西一帶,尋訪當地的史海遺珠……這些寶貴的旅行經歷,既開拓了他的眼界,鞏固了他的史學知識,更給他的胸中增添了一股雄豪之氣,這在他的文字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除了雄奇,《史記》中還經常流露出一種難言的悲壯,這和司馬遷后來的經歷息息相關。漢武帝天漢二年,將軍李陵北伐匈奴,因為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沒,李陵不得已投降,漢武帝大怒,朝中群臣此時落井下石,紛紛指責李陵失節(jié),有損國威。司馬遷深知李陵為人,為其竭力辯護,沒想到卻觸怒了漢武帝,被處以宮刑。宮刑對于男人來說是莫大的恥辱,簡直比死亡還要悲哀。司馬遷仿佛一下子墮入了地獄,但他并沒有選擇死亡,也沒有自暴自棄,他知道自己身上承載的重任。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還要將《史記》繼續(xù)寫下去。無情的打擊,讓他對世間冷暖、命運不公更加敏感,于是在他的文字之中,無處不流露出對人性的深刻批判,對世間不公的強烈抗議,對悲劇英雄的深深同情。這種對個人命運的悲憤和來自于大川山河的雄奇氣息,在司馬遷的胸膛中融合、醞釀,流露于筆端,便繪畫出一幅包含著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三千年的錦繡圖卷,這便是《史記》。《史記》既是一部了解古人、古事的歷史典籍,也是一部精彩非常的文學作品,其中寫事則情節(jié)跌宕,動人心魄;寫人則悲歡交融,讓人感同身受。在這里我們能看到人性中美好的那些東西,忠誠、仁愛、正義、正直,也能看到各種丑惡,貪婪、欲望、虛偽、殘忍,與普通小說不同的是,這些都是歷史上確確實實存在的,它們就發(fā)生在我們生活的土地之上,就發(fā)生在我們的先祖身上。正是這些讓我們知道我們是什么樣的人,也告訴我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所以說,閱讀《史記》不僅僅是在讀一本書,更是在讀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個真實、鮮活的靈魂,讀我們自己的根基和源泉。這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磨煉,更是一種對靈魂的洗禮和升華。《史記》寫成于古文,卷帙浩繁,普通讀者讀起來可能有一定困難,也難以一下子將書中精華從繁復的文字中擷取出來。本書節(jié)選了一些具代表性的章節(jié),對其進行詳盡的注釋、翻譯,使讀者能夠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用少的時間一覽此經典中的精華。在選擇這些典型章節(jié)時,我們盡量保持故事情節(jié)的完整,讀者依然可以從這些章節(jié)中看到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同時還能學到很多做事、處世的道理。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出現疏漏、遺誤之處,祈望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