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卷 《易》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源
第一部 論孔子與人性
上篇 獨語孔子
語1 孔子的眼力
語2 孔子其人
語3 孔子定位
語4 孔子“人性學”的核心
語5 何謂“忠恕之道”
語6 “大學之道”
語7 “忠恕之道”源于《易》
語8 孔子的政治抱負
語9 潑掉了“孩子”
語10 孔子重“禮”的政治內涵
語11 從“人性學”看階級性
語12 兩種政治模式
語13 以“仁”治世
語14 儒家文化與中國的發(fā)展富強
語15 從“人性學”看東西方文化理念
語16 評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
語17 評尼爾·弗格森的“文明崩潰論”
語18 一位科學家談宗教的啟示
語19 國際恐怖主義
語20 孔子的利義觀
語21 從“人性學”看“人權”
下篇 弘孔補述
述1 新觀點新提法
述2 人性是人文科學之本
述3 孟、荀之爭
述4 《儒行》讀后的思考
述5 霸權主義該當收斂了
述6 “非利益性沖突論”
述7 兩種互為辯證的哲學文化
述8 評王鴻章的文章
述9 關于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的哲學思辨
跋 我的本性大回環(huán)
第二部 宏觀《周易》的哲學思辨
思辨1 何謂哲學
思辨2 史前的宗教哲學
思辨3 哲學與宗教的分離
思辨4 辯證唯物論最具真理性
思辨5 從有無神看哲學的好處
思辨6 《周易》是人類的頂尖智慧
思辨7 承傳《周易》的兩位大思想家
思辨8 西方的古代哲學
思辨9 孔子與柏拉圖之比較
思辨10 黑格爾與費爾巴哈
思辨11 霍金談宗教:天堂和來生只是“童話”
思辨12 論宗教
思辨13 關于更改哲學用語的建議
思辨14 中國人造字的哲學智慧
思辨15 霍金之宇宙論
思辨16 中國學問
思辨17 一個“易”字了得
思辨18 非“易”不可的今日世界
思辨19 批判幾種與“易”相違的哲學思想
思辨20 復興儒學的思考
結語 巍乎哉者,乃《周易》也
第三部 辯證即存在——辯證存在主義
序 言 新緣于“唯”
新說1 新說提出的依據
新說2 新說的界定
新說3 新說的定名
新說4 新說新在何處
新說5 新說與“辯證唯物主義”的區(qū)別
新說6 新說可消除哲學派別歧見
新說7 新說的核心
新說8 新說乃《易》本體論的演繹
新說9 新說與“唯物論”同屬一個體系
新說10 新說的絕對性
新說11 新說的真理觀
新說12 “時空”新解
新說13 新說看老子與孔子
新說14 “神”字正解
新說15 解“神”為著除“神”
新說16 解“道”
新說17 為老子和孔子正名
新說18 全為一個“鮮”字
新說19 哲學類別
跋 泯“唯”出新
第四部 話弘《易》——《易》的基本知識
序 言
話1 《易》簡介
話2 《易》是人類最具智慧的書
話3 《易》的文化功績
話4 《易》的形成過程
話5 《易》的哲學符號
話6 《易》的詮釋
話7 《易》的立足點是和諧
話8 老子和《易》
話9 孔子和《易》
話10 莊子的哲學思想
話11 王弼的哲學思想
話12 朱熹和《易》
話13 王夫之和《易》
話14 易學及其發(fā)展歷史
話15 《易》的文化定位
話16 《易》的辯證唯物主義最具真理性
話17 唯物和唯心之爭
話18 “辯證存在”是《易》的新演繹
話19 辯證存在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區(qū)別
話20 辯證存在主義新說的學術意義
話21 弘易六大認識
話22 《易》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之源的再認識
下 卷 《易》是辯證唯物典范之作
經上 象傳上 彖傳上
乾
坤
屯
蒙
需
訟
師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謙
豫
隨
蠱
臨
觀
噬嗑
賁
剝
復
無妄
大畜
頤
大過
坎
離
經下 象傳下 彖傳下
咸
恒
遁
大壯
晉
明夷
家人
睽
蹇
解
損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漸
歸妹
豐
旅
巽
兌
渙
節(jié)
中孚
小過
既濟
未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