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古籍/國學國學入門傳習錄全鑒(珍藏版)

傳習錄全鑒(珍藏版)

傳習錄全鑒(珍藏版)

定 價:¥68.00

作 者: [明] 王陽明 著;遲雙明 解譯
出版社: 中國紡織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18026395 出版時間: 2016-06-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3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王陽明,原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中國儒學界的泰斗之一,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和心學的集大成者。陽明先生生于公元1472年的一個官宦世家,其遠祖為東晉時期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卒于公元 1529年。因他曾隱居紹興會稽山陽明洞,后又創(chuàng)辦陽明書院,所以世稱陽明先生。后世一般稱他為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他死后,明穆宗詔謚文成,故又稱王文成公。王陽明一生頗有成就,他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tǒng)軍征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王陽明生在明朝中葉,當時學術(shù)頹敗,階級斗爭繼續(xù)激化,統(tǒng)治集團日益腐朽,農(nóng)民起義此起彼伏。經(jīng)歷了400年、已經(jīng)僵化了的程朱理學對此無能為力。王陽明試圖力挽狂瀾,拯救人心,乃發(fā)明“身心之學”,倡良知之教,修萬物一體之仁。 《傳習錄》也就在這種背景下應(yīng)運而生。 總體而言,《傳習錄》是王陽明的語錄和論學書信集,與孔門的《論語》相似?!皞髁暋币辉~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王陽明的哲學思想,主要反映在他《傳習錄》《大學問》等著作里,其中以《傳習錄》為典型,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尤其是他心學發(fā)展的重要資料。《傳習錄》在形式上打破了程朱理學的理論框架,重新建立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為基本范疇的心學思想體系,在本體論和方法論上改造和革新了宋明理學,并在內(nèi)容上強調(diào)主體意識和自主精神,反對迷信、依傍書本,具有強烈的平民意識,由此還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教育思想。為后世一些進步的社會改革家所贊賞和推崇。他的思想沖破了數(shù)百年來中國思想界為程朱理學所壟斷的沉悶局面,對明朝后期哲學與文藝方面都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一直延續(xù)到我國近代并擴展到東亞,后來,其影響又逐漸深入到東南亞諸國、北美洲和歐洲。可見其思想的價值和魅力。以東亞為例,在日本,陽明學被一大批幕府末期的思想家所接受,推動了日本的明治維新運動。在朝鮮,陽明學也暗中流傳,并影響了不少思想家。在經(jīng)濟騰飛期的韓國,陽明學被奉為精神的范本。 《傳習錄》是在王陽明生前及死后陸續(xù)編錄和刊行的,分為上、中、下三卷,包含了王陽明主要哲學體系及基本主張,是研究修習陽明學的基本著作,堪稱王門之圣書,心學之經(jīng)典。雖然陽明學是唯心思想,有其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但在朱學衰頹之際,它倡導(dǎo)“心即是理”、“知行合一”,把儒家的內(nèi)圣之道發(fā)展到了致,其思想價值是很高的,對后人的啟迪是深廣的。即使到了現(xiàn)代社會,它仍然歷久彌新,閃現(xiàn)著美妙的光芒。這正是經(jīng)典與眾不同的魅力所在。 鑒于《傳習錄》語言大多比較晦澀,難以理解,該書在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先賢的智慧的基礎(chǔ)上,采用標題式,將徐愛等語錄及七分書信均分成小節(jié)來講解,主題明顯;外加清晰流暢的譯文,精辟的解讀,讓讀者翻閱之,頓覺愛不釋手。衷心希望此書能夠使讀者朋友在品讀國學博大精深的同時,能夠讀透經(jīng)典,開啟智慧,指導(dǎo)生活。

作者簡介

  王陽明,原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中國儒學界的泰斗之一,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和心大成者。 遲雙明,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鄲市人。1992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中文系,曾在邯鄲鋼鐵公司任子弟中學教師、《邯鋼報》編輯等,現(xiàn)任北京鴻圖巨基公司總編。主要作品有:《首席執(zhí)行官》、《諸葛亮日記》、《邊讀邊悟》、《聽李叔同講禪機得瀟灑人生》、《讀史有學問全集》等。

圖書目錄

錢德洪序——成書之緣
一、徐愛錄——心即是理
1徐愛引言
2親民與新民
3至善是心之本體
4求孝道于內(nèi)
5此心純乎天理之極
6知行合一
7行是知的功夫
8格物致知,止于至善
9盡心即是盡性
10身之主宰便是心
11去其心之不正
12知是心之本體
13“禮”即是“理”
14天理人欲不并立
15虛文勝而實行衰
16務(wù)本尚實,反樸還淳
17因時致治
18事即道,道即事
19孔子刪《詩經(jīng)》
20徐愛跋
二、陸澄錄——格物無動靜之分
1主一之功
2念念存天理
3相下得益,相上遭損
4人心天理渾然
5心如明鏡
6義理無定在,無窮盡
7人須在事上磨
8下學與上達
9唯精唯一
10知行不分
11以循理為生
12三子是有意必
13志與功
14心即性,性即理
15理不容分析
16反省慎獨
17性、理關(guān)系
18省察與克治
19非鬼迷,心自迷
20定是心之本體
21孔子正名
22毀不滅性
23有是體即有是用
24陽明與易經(jīng)
25存養(yǎng)夜氣
26動靜無端
27“道”無所謂上下
28仁者惻隱心懷
29權(quán)變之道
30自愿原則
31良工心獨苦
32“治生說”誤人
33陽明與道教
34克制私欲
35哭則不歌
36防微杜漸
37儒家與科技
38后天修養(yǎng)之功
39道無精粗
40私欲如塵土
41克己功夫
42道無方體
43陽明的自然觀
44隨才成就
45做學問要有源泉
46貫通古今
47心統(tǒng)五官
48一念發(fā)動
49靜中體悟
50持其志
51圣人如天
52理在心性中
53已發(fā)與未發(fā)
54顏子沒而圣學亡
55現(xiàn)成良知
56本體不動
57主客消融
58心外無物
59時時用力
60“格”為“正”
61做功夫的目標
62孝悌為仁之本
63陽明批評佛教
三、薛侃錄——一以貫之
1心之神明
2不假外求
3不能“只管求”
4王朱異同
5純乎天理方是圣
6朱子之悔
7侃去花間草
8為學頭腦
9志向真切
10主宰常定
11不務(wù)空名
12以改之為貴
13道德實踐
14體用一源
15不肯移
16善用俱是
17主體性覺醒
18體未立,用安從生
19在心地上用功
20立志貴專一
21無所偏頗
22居敬窮理
23知是理之靈處
24本體無一物
25戒懼慎獨
26尊孟貶荀
27保全真己
28貴目賤心
29蕭惠好仙、釋
30真知即是行
31死生之道
32性、道、教
33解偏救弊
34功夫是恢復(fù)明德
一、答人論學書——知行合一
1特倡誠意
2與空虛頓悟之說相反
3功夫次第
4知行合一的理論基礎(chǔ)
5陽明的進學路線
6合心與理為一
7學、問、思、辨、行
8格物致知說之意旨
9誠意、致知、格物
10道之大端易于明白
11知行合一之功
12拔本塞源之論
二、答周道通書——在事上磨煉
1心意之所向
2何思何慮
3圣人氣象
4能實致其良知
5格物是致知功夫
6身體實踐
7性氣一體
三、答陸原靜書——良知學說
1妄心與照心
2良知無起處
3精、一、理、氣
4元神、元氣、元精
5良知即是未發(fā)之中
6理無動者
7未發(fā)與已發(fā)
8良知的情感因素
9戒慎恐懼為良知
10照心妄心
11去欲存理
12儒佛之辯
13去此病自無此疑
14明則誠矣
15良知即是道
16樂是心之本體
17無所住處
18錢德洪跋
四、答歐陽崇一——萬物皆備于我心
1良知與見聞
2在良知上體認
3素其位而行
4先知先覺
五、答羅整庵少宰書——正心誠意
1實有諸己
2古本之復(fù)
3不可不辨
4公道、公學
5不敢縷縷
六、答聶文蔚——人即天地之心
1圣人之治天下
2良知之學不明
3思以此救之
4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5彷徨四顧
6伏枕草草
7全在“必有事焉”上用
8必有事就是致良知
9天地間只有此性
10本體即是良知
11孝為人的良知本性
12良知乃無“執(zhí)”之大知
13“盡心”三節(jié)
14至當歸一
七、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貴在引導(dǎo)
八、教約——神而明之
一、陳九川錄——戒慎恐懼在心念
1破數(shù)年之疑
2格物猶造道
3無欲故靜
4雖聞見而不流
5在事上磨煉做功夫
6合內(nèi)外
7只是粗些
8理障說
9人胸中各有個圣人
10功夫愈久,愈覺不同
11人人自有
12委曲謙下
13只要解心
14事上為學
15有詩別先生
16傷食之病
17學知與生知
二、黃直錄——陽明四句教
1學存此天理
2學思非兩事
3四句教
4陽明格竹
5童子格物
6強調(diào)“合一”
7知覺便是心
8格物即慎獨戒懼
9尊德性
10致廣大
11見性
12聲色貨利之交
13實去用功
14后天的感應(yīng)
15超越見聞
16致良知是必有事的功夫
17一摑一掌血
18何足為恃
19立命功夫
20性相近即性善
21著不得一念留滯
22靈明
23嚴灘之辯
24不擇衰朽
25無我自能謙
26唯變所適
27故曰非助
28國裳請題字
29見在良知
30圣賢非無功業(yè)氣節(jié)
31隨人分限所及
32一念發(fā)動就是行
33圣人本體明白
34善惡只是一物
35誠意之極
36分上事
37動靜只是一個
38矜持太過終是弊
39作文作詩
40是無輕重也
41此心廓然
42佛氏不著相
三、黃修易錄——生之謂性
1既去惡念,便是善念
2良知存久
3無根之樹
4調(diào)習此心
5不為心累
6氣亦性,性亦氣
7隨人毀謗,隨人欺慢
8天植靈根
9與人為善
10卜筮是理
四、黃省曾錄——良知是造化的精靈
1義即是良知
2思無邪
3道心人心
4因人施教
5自家本體
6看穿生死
7毀謗自外來的
8不厭外物
9因人而異
10簡化“知識”
11圣人之志
12與物無對
13只是致良知三字無病
14內(nèi)外兩忘
15道即是教
16人心與天地一體
17順其良知之發(fā)用
18養(yǎng)心不離事物
19告子病源
20同此一氣
21心與物同體
22盡性至命之學
23剜肉做瘡
24實落用功便是
25至誠前知
26能處正是良知
27天理即是良知
28重功夫不重效驗
29巧、力非兩事
30是非之心
31日之余光未盡處
32七情與良知
33知行即是功夫
34本體未嘗有動
35不妨有異處
36父子訟獄
37其心只空空而已
38自家經(jīng)過
39元聲只在心上求
40自家解化
41在心上用功
42善與人同
43良知妙用處
44無未發(fā)已發(fā)
45圓融的人性論
46不為氣所亂
47狂者的胸次
48反其言而進之
49須做得個愚夫愚婦
50泰山和平地
51念謙之之深
52天泉證道
五、錢德洪跋——輾轉(zhuǎn)刊行主要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