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階文明》為“中華文化思索講義叢書”第三種,由文化學者、藝術史家陳綬祥先生所著,內容與國畫有關,旨在喚醒對國畫的思考和學習?!岸A文明”是作者在對比了“肉食民族”和“素食民族”的不同之后,對中華農業(yè)文明的另一種詮釋。作者首先從漢字的角度入手,闡明了一些常用字詞如“文”“化”“感”“受”“識”等的基本含義和范疇。接著作者又詳細解讀了“文明”“文化”從本質上完成發(fā)展與轉變的原因。為了更進一步論述文化發(fā)展時期人類語言的變化,作者還列舉了西方“達達主義”的文化背景,借之與中國“牙牙學語”的現(xiàn)象進行綜合分析,明確展示了中華民族漢語的發(fā)展過程和語言特征。之后,作者還從農業(yè)文明的角度分析了傳統(tǒng)造字法以及漢語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的變化,并引用了先秦名家的理論,進一步闡述了“二階文明”的文化符號內涵,強調漢字作為文化符號的傳遞功能。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現(xiàn)。漢字的結構、音義的內涵,無一不體現(xiàn)出古人思維的轉化和對世間萬物敏銳的洞察力。在本書中,作者也熱切地表達了對中國漢字的熱愛。中國自古就有“書畫同源”的說法,這是因為中國很早的文字與圖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以西周時期的大篆為例,就是一種隨實物畫出,如圖畫般簡潔生動的文字。因此國畫的起源和特征,是可以在文字的發(fā)展中找到蛛絲馬跡的。將國畫與中國文字結合分析,是符合中國文化發(fā)展特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