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概念界定與研究綜述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綜述
第三節(jié) 分析框架與理論基礎
一、分析框架:“國家-社會”關系
二、理論基礎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調查對象及創(chuàng)新之處
一、研究方法
二、調查對象
三、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第一節(jié) 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一、自我管理是流動人口管理創(chuàng)新的重要路徑
二、自我管理是滿足流動人口需求的重要途徑
三、自我管理是發(fā)展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
四、自我管理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手段
第二節(jié) “后總體性社會”:自我管理的社會基礎
一、“全球性結社革命”與社會的組織化
二、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空間的形成
三、政府職能轉變與社會自主力量的發(fā)展
四、法治化環(huán)境的逐步形成
第三節(jié) 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的內在動力
一、流動人口的多元需求難以滿足
二、流動人口的主體意識日益增強
三、流動精英的涌現
第四節(jié) 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的現狀
一、改革以來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的發(fā)展歷程
二、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發(fā)展的現狀
第二章 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的組織機制
第一節(jié) 流動人口自組織的內涵
一、流動人口自組織的含義
二、流動人口自組織的類型
三、流動人口自組織的功能
第二節(jié) 流動人口自組織的結構
一、流動人口自組織:一種有機性組織
二、“同心圓”式的組織結構
三、流動人口自組織結構的特點
第三節(jié) 流動人口自組織合法性的獲得——以“工友之家”為例
一、流動人口自組織的合法性問題
二、社會合法性的獲得
三、政治合法性的確立
四、行政合法性的謀求
第四節(jié) 流動女性與流動人口自組織
一、流動女性的流動和生存狀況
二、流動人口自組織對流動女性的支持
三、正式自組織的女性化和女性的從屬地位
第三章 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的動員機制
第一節(jié) 自我管理與社會動員一
一、社會動員及意義
二、“國家社會”關系變化下的動員模式
三、流動人口自我管理與社會化動員
第二節(jié) 流動精英:動員的主導力量
一、自我管理及動員的精英主導特征
二、流動精英開展動員的基礎
三、流動精英的動員策略及其展開
第三節(jié) 自我管理動員的主要方法
一、宣傳動員
二、激勵動員
三、說服動員
四、服務動員
第四節(jié) 流動女性:動員不可或缺的群體
一、流動女性參與自我管理的意義
二、流動女性在動員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 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的資源整合機制
第一節(jié) 自我管理與資源整合
一、社會網絡、社會資源和社會資本
二、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的資源整合
第二節(jié) 資源整合的多元渠道:構建社會支持網絡
一、對政府資源的整合
二、對媒體資源的整合
三、對企業(yè)資源的整合
四、對志愿者資源的整合
五、對其他社會資源的整合
第三節(jié) 資源整合的新型方式:創(chuàng)辦社會企業(yè)——以“同心希望家園”的愛心超市為例
一、社會組織的變革與社會企業(yè)的興起
二、社會企業(yè)方式整合資源的個案考察
三、對社會企業(yè)化資源整合方式的分析
第四節(jié) 資源整合與流動女性的發(fā)展
一、社會反饋激發(fā)流動女性的自信
二、流動女性能力和家庭地位的提升
三、流動女性思想和價值觀念的改變
第五章 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的發(fā)展困境
第一節(jié) 政府管理方面的缺失和壓力
一、對流動人口及自組織的管理理念滯后
二、現行法規(guī)對自組織法律合法性的約束
三、政府部門無人主管與多頭管理并存
四、政府缺少對流動人口自組織的支持
五、政府規(guī)范化要求與非正規(guī)服務的矛盾
第二節(jié) 流動人口自組織工作的困難
一、社會環(huán)境對自組織發(fā)展的影響
二、自組織的資金總體上較為短缺
三、自組織人力資源的缺乏與部分成員的邊緣化
四、自組織的制度化治理還很欠缺
第三節(jié) 流動人口群體特性的制約
一、流動人口的主體意識還不是很強
二、流動人口整體素質和社會資本的局限
三、流動人口的流動性和理性選擇的限制
第六章 促進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的對策
第一節(jié) 借鑒發(fā)達國家遷移人口管理的經驗
一、美國遷移人口的管理和自我管理
二、歐盟移民的管理和自我管理
三、歐美國家對社會組織的管理
四、歐美遷移人口管理對我國的啟示
第二節(jié) 政府流動人口管理調整的思路
一、轉變對流動人口及自組織的管理理念
二、完善有利于自我管理發(fā)展的體制機制
三、加大對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的扶助
四、探索促進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的模式
第三節(jié) 流動人口自組織工作改進的建議
一、爭取政府對自組織工作的支持
二、提高自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能力
三、探索自組織破解資金困境的辦法
四、形成自組織制度化的發(fā)展機制
五、培育流動人口的主體意識
結論與前景
一、結論
二、前景
參考文獻
附錄:訪談提綱
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