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石油、天然氣工業(yè)中國古生代海相油氣地質學

中國古生代海相油氣地質學

中國古生代海相油氣地質學

定 價:¥86.00

作 者: 康玉柱,孫紅軍 等 著
出版社: 地質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6074729 出版時間: 2011-12-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73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中國古生代海相油氣地質學》系統(tǒng)總結了中國古生代海相油氣地質學的理論體系,闡述了古生代海相層系的油氣分布規(guī)律,提出了古生代海相層系油氣勘探的戰(zhàn)略部署建議。全書共分9章,從古生代海相地層分布和層序格架人手,論述了古生代海相沉積體系類型和特征,古生代海相層系經歷的主要構造運動、構造體系特征和古生代原型盆地的類型及分布。在此基礎上分別描述了構造體系對烴源巖、儲集層、蓋層等油氣地質要素和古生代海相生儲蓋組合特征、油氣運聚成藏模式及對古生代海相油氣保存條件等控制作用。通過對各類海相層系典型油氣田(藏)的解剖分析,從縱向和橫向上論述了古生代海相層系的油氣分布規(guī)律,進而對中國古生代油氣資源的前景進行了展望,指出了中國主要古生代海相含油氣盆地的油氣勘探方向?!吨袊派O嘤蜌獾刭|學》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和培訓的參考書,也可供從事石油天然氣地質和勘探工作的科研、生產人員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古生代海相油氣地質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中國古生代油氣勘探簡史
1.2 近期油氣勘探重要進展
1.2.1 發(fā)現(xiàn)多個油氣田
1.2.2 豐富了海相成油理論
1.2.3 創(chuàng)新認識
1.2.4 初步建立了古生界碳酸鹽巖油氣勘探開發(fā)技術系列
第2章 中國古生界海相沉積體系特征
2.1 地層區(qū)劃及特征
2.2 中國古生代海相地層的分布特征及差異性
2.3 中國古生代海相地層的層序地層格架
2.4 中國古生代海相沉積體系特征
2.4.1 沉積體系的概念
2.4.2 沉積體系類型劃分
2.4.3 沉積特征
第3章 構造體系特征
3.1 緯向構造體系
3.1.1 陰山-天山緯向構造帶
3.1.2 秦嶺-昆侖緯向構造帶
3.1.3 南嶺緯向構造帶
3.2 華夏構造體系
3.2.1 中國東北部地區(qū)的華夏構造體系
3.2.2 華北地區(qū)的華夏構造體系
3.2.3 華東北部皖、魯、蘇地區(qū)的華夏構造體系
3.2.4 華南地區(qū)的華夏系
3.3 西域構造體系
3.3.1 東準噶爾復雜構造帶
3.3.2 博羅霍洛復雜構造帶
3.3.3 阿瓦提卜滿加爾-柴達木沉降帶
3.3.4 巴楚-祁漫塔格-蘇皮林構造帶
3.3.5 塔西南-庫木庫里沉降帶
3.4 新華夏構造體系
3.4.1 構造體系特征
3.4.2 構造體系成生和發(fā)展時期
3.5 青藏反S型構造體系
3.5.1 青藏川滇反S型構造體系
3.5.2 帕米爾-喜馬拉雅反S型構造體系
3.6 經向構造體系
3.7 山字型構造體系
3.7.1 祁呂賀蘭山字型
3.7.2 淮陽山字型
第4章 中國古生代盆地演化
4.1 中國陸塊主要構造運動
4.2 中國古大陸的形成
4.3 南華紀以來盆地演化特征
4.3.1 大陸裂谷階段(新元古代早期)
4.3.2 洋盆擴張階段(震旦紀早期-中奧陶世)
4.3.3 俯沖消減階段(晚奧陶世-中志留世)
4.3.4 碰撞造山和古中國聯(lián)合陸塊形成階段(晚志留世-泥盆紀)
4.3.5 拉張-擠壓-抬升階段(石炭紀-二疊紀-中三疊世)
4.3.6 早古生代原型盆地類型及分布
第5章 含油氣體系
5.1 古生代海相烴源巖
5.1.1 烴源巖分布
5.1.2 中國古生代海相烴源巖發(fā)育的沉積環(huán)境與控制因素
5.1.3 烴源巖有機質豐度評價
5.1.4 主要盆地烴源巖特征
5.1.5 古生代海相烴源巖有機質類型
5.1.6 海相烴源巖生烴演化特征
5.2 古生代海相儲層特征
5.2.1 中國海相碳酸鹽巖儲層
5.2.2 中國古生代海相碎屑巖儲層特征
5.2.3 各主要盆地儲層特征
5.3 古生代海相蓋層特征
5.3.1 蓋層對油氣成藏的作用
5.3.2 具有多時代蓋層
5.3.3 古生代海相蓋層評價
5.3.4 各主要盆地蓋層
5.4 生儲蓋組合特征
5.4.1 綜述
5.4.2 各主要盆地生儲蓋組合
5.5 油氣運移
5.5.1 油氣的初次運移
5.5.2 油氣的二次運移
5.6 古生代海相油氣藏(田)特征及模式
5.6.1 多期成藏
5.6.2 油氣藏類型
5.6.3 成田(藏)模式
5.7 古生代海相油氣水特征
5.7.1 塔里木盆地油氣水特征
5.7.2 準噶爾盆地油氣水特征
5.7.3 鄂爾多斯盆地
5.7.4 四川盆地氣田氣水特征
5.7.5 中下?lián)P子地區(qū)
5.8 古生代油氣藏保存條件
5.8.1 構造隆升
5.8.2 斷裂的破壞作用
5.8.3 巖漿活動
5.8.4 水化學封蓋條件研究
5.8.5 氣藏形成時間
5.8.6 蓋層及其有效性
5.8.7 油氣藏保存條件破壞因素分析
第6章 典型油氣田(藏)解剖
6.1 塔河油田
6.1.1 油田概況
6.1.2 發(fā)現(xiàn)與勘探歷程
6.1.3 油田地質特征
6.1.4 前景展望
6.2 和田河氣田
6.2.1 油氣田概況
6.2.2 探明和田河氣田
6.2.3 氣田主要地質特征
6.3 哈德遜油田
6.4 塔中I號油氣田
6.4.1 油氣田概況
6.4.2 儲層特征
6.4.3 圈閉特征
6.4.4 流體特征
6.4.5 成藏特征及模式
6.5 克拉瑪依油田
6.5.1 油田地質概況
6.5.2 儲集層
6.5.3 油氣藏類型及流體性質
6.6 克拉美麗氣田
6.6.1 氣田地質
6.6.2 氣特征
6.6.3 成藏過程
6.7 靖邊氣田
6.7.1 氣田概況
6.7.2 氣田發(fā)現(xiàn)階段
6.7.3 氣田地質特征
6.7.4 氣田流體性質
6.7.5 開發(fā)現(xiàn)狀及氣田東擴
6.8 蘇里格廟氣田概況
6.8.1 成藏條件
6.8.2 成藏組合和成藏期
6.8.3 氣藏特征
6.8.4 成藏主控因素
6.9 普光氣田
6.9.1 氣田概況
6.9.2 普光氣田的發(fā)現(xiàn)
6.9.3 氣田地質特征
6.9.4 氣藏流體特征
6.10 黃橋氣田
6.10.1 氣藏地質特征
6.10.2 氣田特征
6.10.3 成藏有利條件
6.11 麻江古油藏
6.11.1 古油藏概況
6.11.2 油氣顯示特征
6.11.3 烴源巖特征
6.11.4 儲集層
6.11.5 蓋層
6.11.6 古油藏形成
6.10.7 古油藏破壞
第7章 古生代海相油氣分布規(guī)律
7.1 油氣縱向分布
7.2 油氣橫向分布
7.3 控制油氣田分布的主要因素
7.3.1 古隆起控制油氣分布
7.3.2 古斜坡控制油氣分布
7.3.3 盆邊褶皺帶
7.3.4 斷裂控制油氣分布
7.3.5 區(qū)域性不整合面控制油氣分布
7.3.6 構造體系控制油氣田分布
7.3.7 區(qū)域性蓋層控制油氣分布
第8章 古生代海相油氣資源前景展望
第9章 中國古生代海相油氣勘探方向預測
9.1 古生界油氣勘探方向綜述
9.2 主要盆地油氣勘探方向
9.2.1 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方向
9.2.2 鄂爾多斯盆地勘探方向
9.2.3 華北地區(qū)油氣勘探方向
9.2.4 四川盆地勘探方向
9.2.5 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方向
9.2.6 句容-海安和江漢盆地南部地區(qū)
9.3 古生代海相油氣勘探戰(zhàn)略部署建議
結論
參考文獻及資料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