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句老話,書到用時方恨少,絕知此事須躬行。其實,心中書不可少,案頭書不必多,人要是比較聰明,讀書處處有個我在,臨時看書也來得及,但對什么若無親身感受,滿腦子都是本本主義和耳食之言,形不成屬于自己的學問,終歸遺憾。我確曾很羨慕在故宮上班的人,珍惜在這里工作的機會,將對這里環(huán)境及器物的印象記錄下來,免得日后忘卻。點滴積累,集腋成裘。這么說來,早就該寫《走進大內:細說明清皇權帝制》了,何以等到現(xiàn)在?沒別的原因,當年禁不住誘惑,干別的去了。如今回過頭來,再想重操舊業(yè),筆頭都有些發(fā)澀。然而,我相信下過的工夫不會白費,近來翻檢有關筆記,發(fā)現(xiàn)只要認真梳理一下,也許還能整理出一本有用的讀物。至于它有沒有用,我說了不算,讀者說了算。最后,解釋一下書名中的“大內”二字?!按髢取?,在這里語義雙關,既是紫禁城昔日的別稱,又是指它所負載的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本書約23萬字,黑白照片約650幅,分為帝宮鳥瞰、皇位傳承、君王起居、祭天祀祖、皇子教育、六宮粉黛、太監(jiān)制度、帝制終結等10個部分,細說明清皇權帝制。 作者在故宮博物院工作多年,浸淫其中,身臨其境,感觸良多。書稿文字流暢,見解深刻,卻又娓娓道來,往往能透過物色之表象,傳達出背后的文化、象征與意蘊。 “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蔽挥诜饨ㄍ醭鹱炙敹说幕实?,如何編制建構自己的意義之網,維系統(tǒng)治的合法合理?該書從衣食住行等生活細節(jié)入手,燭照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