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軟件工程及軟件方法學現(xiàn)代軟件工程

現(xiàn)代軟件工程

現(xiàn)代軟件工程

定 價:¥49.00

作 者: 周蘇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工學 教材 研究生/本科/??平滩?/td>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1526346 出版時間: 2016-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0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軟件工程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它采用工程化的概念、理論、技術和方法來指導開發(fā)與維護計算機軟件。本書系統(tǒng)、全面地介紹了現(xiàn)代軟件工程技術,在軟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及其應用等方面有較詳盡的論述,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和可讀性。本書較為詳細地介紹了軟件生存周期、傳統(tǒng)軟件工程、軟件工程過程、面向對象軟件工程和軟件體系結構等的思想和實現(xiàn)方法,力圖反映軟件工程領域的新發(fā)展,內容包括:軟件和軟件工程、軟件過程、需求工程、設計的概念、體系結構設計、構件級設計、用戶界面設計、基于模式的設計、WebApp設計、軟件質量管理、軟件測試、軟件配置管理、軟件項目管理和軟件維護與再工程。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軟件工程”課程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供有一定實踐經(jīng)驗的軟件開發(fā)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或作為繼續(xù)教育的教材。

作者簡介

暫缺《現(xiàn)代軟件工程》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前言
課程教學進度表

第1章 軟件和軟件工程 1
1.1 計算機系統(tǒng)與軟件 1
1.1.1 軟件的本質 2
1.1.2 定義軟件 3
1.1.3 軟件應用領域 4
1.1.4 WebApp的特性 6
1.2 軟件工程定義 7
1.2.1 軟件工程的內容 7
1.2.2 軟件工程的基本目標和原則 8
1.2.3 軟件工程與一般工程的差異 9
1.3 軟件生存周期及其過程 10
1.4 軟件工具與開發(fā)環(huán)境 11
1.4.1 軟件工具 11
1.4.2 軟件開發(fā)環(huán)境 12
1.5 軟件工程發(fā)展的4個階段 13
1.6 軟件工程師的責任 13
小結 14
習題 15
第2章 軟件過程 17
2.1 通用過程模型 17
2.1.1 定義框架活動 18
2.1.2 明確任務集 19
2.1.3 過程模式 20
2.1.4 過程評估與改進 21
2.2 傳統(tǒng)過程模型 22
2.2.1 軟件生存周期模型 22
2.2.2 瀑布模型 23
2.2.3 增量模型 24
2.2.4 演化模型 25
2.2.5 協(xié)同模型 28
2.2.6 噴泉模型 29
2.2.7 智能模型 29
2.3 軟件生存周期過程與軟件過程
工程 30
2.4 軟件生存周期基本過程 31
2.4.1 獲取過程 31
2.4.2 供應過程 32
2.4.3 開發(fā)過程 33
2.4.4 運作過程 34
2.4.5 維護過程 34
2.5 軟件生存周期支持過程 35
2.5.1 文檔編制過程 35
2.5.2 配置管理過程 35
2.5.3 質量保證過程 35
2.5.4 驗證過程 36
2.5.5 確認過程 36
2.5.6 聯(lián)合評審過程 36
2.5.7 審核過程 36
2.5.8 問題解決過程 36
2.6 軟件生存周期組織過程 36
2.6.1 管理過程 37
2.6.2 基礎設施過程 37
2.6.3 改進過程 37
2.6.4 培訓過程 37
2.7 剪裁過程 37
2.8 過程與組織的關系 38
2.9 Rational統(tǒng)一過程 41
2.10 敏捷開發(fā) 42
2.10.1 什么是敏捷 43
2.10.2 敏捷及變更的成本費用 44
2.10.3 什么是敏捷過程 44
2.10.4 極限編程 46
2.10.5 工業(yè)極限編程 48
小結 49
習題 50
第3章 需求工程 53
3.1 理解需求 53
3.1.1 建立根基 53
3.1.2 導出需求 54
3.1.3 開發(fā)用例 56
3.1.4 構建需求模型 56
3.1.5 協(xié)商需求 58
3.1.6 確認需求 59
3.2 需求分析 59
3.2.1 總體目標和原理 60
3.2.2 域分析 61
3.2.3 需求建模的方法 61
3.2.4 需求建模策略 62
3.3 基于場景建模 62
3.3.1 新建初始用例 62
3.3.2 細化初始用例 63
3.3.3 編寫正規(guī)用例 63
3.4 補充用例的UML模型 64
3.4.1 開發(fā)活動圖 64
3.4.2 泳道圖 64
3.5 數(shù)據(jù)建模概念 65
3.5.1 數(shù)據(jù)對象 65
3.5.2 數(shù)據(jù)屬性 66
3.5.3 關系 66
3.6 基于類的建模 67
3.6.1 識別分析類 67
3.6.2 描述屬性 68
3.6.3 定義操作 68
3.6.4 類職責協(xié)作者建模 68
3.6.5 關聯(lián)和依賴 71
3.7 面向數(shù)據(jù)流建模 71
3.7.1 創(chuàng)建數(shù)據(jù)流模型 71
3.7.2 創(chuàng)建控制流模型 73
3.7.3 控制規(guī)格說明 73
3.7.4 處理規(guī)格說明 75
3.8 生成行為模型 75
3.9 需求建模的模式 77
3.10 Web應用系統(tǒng)的需求建模 78
3.10.1 需求建模的輸入 78
3.10.2 需求建模的輸出 79
3.10.3 Web應用系統(tǒng)內容建模 79
3.10.4 Web應用系統(tǒng)的交互模型 80
3.10.5 Web應用系統(tǒng)的功能模型 80
3.10.6 Web應用系統(tǒng)的配置模型 81
3.10.7 導航建模 81
小結 81
習題 83
第4章 設計的概念 86
4.1 軟件工程中的設計 86
4.2 設計過程 87
4.2.1 軟件質量指導原則和屬性 88
4.2.2 軟件設計的演化 89
4.3 關注點分離 89
4.4 關于設計的概念 91
4.4.1 抽象 91
4.4.2 體系結構 91
4.4.3 模式 92
4.4.4 模塊化 92
4.4.5 信息隱蔽 92
4.4.6 功能獨立 93
4.4.7 求精 93
4.4.8 方面 93
4.4.9 重構 94
4.4.10 設計類 94
4.5 設計模型 95
4.5.1 數(shù)據(jù)設計元素 96
4.5.2 體系結構設計元素 96
4.5.3 接口設計元素 97
4.5.4 構件級設計元素 97
4.5.5 部署級設計元素 98
4.6 模塊的劃分 98
4.6.1 軟件結構 99
4.6.2 模塊劃分的基本原則 99
4.6.3 內聚度 100
4.6.4 耦合度 100
4.6.5 高內聚和低耦合 101
4.7 Parnas方法 101
4.7.1 信息隱蔽原則 101
4.7.2 加強系統(tǒng)各成分間的檢查 102
4.8 軟件詳細設計 102
4.8.1 結構化構造 103
4.8.2 程序流程圖 103
4.8.3 方塊圖(NS) 104
4.8.4 PAD圖 105
小結 106
習題 107
第5章 體系結構設計 110
5.1 概述 110
5.1.1 什么是體系結構 110
5.1.2 軟件體系結構的定義 111
5.1.3 體系結構描述 112
5.1.4 體系結構決策 113
5.2 體系結構的類型 113
5.3 體系結構的風格 115
5.3.1 體系結構風格的簡單分類 116
5.3.2 體系結構模式 118
5.3.3 組織和求精 118
5.4 體系結構的設計 118
5.4.1 系統(tǒng)環(huán)境的表示 119
5.4.2 定義原型 120
5.4.3 將體系結構精化為構件 121
5.4.4 描述系統(tǒng)實例 122
5.5 評估可選的體系結構設計 122
5.5.1 體系結構權衡分析方法 122
5.5.2 體系結構復雜性 123
5.5.3 體系結構描述語言 124
小結 124
習題 124
第6章 構件級設計 127
6.1 什么是構件 127
6.1.1 面向對象的觀點 127
6.1.2 傳統(tǒng)觀點 129
6.1.3 過程相關的觀點 130
6.2 設計基于類的構件 131
6.2.1 基本設計原則 131
6.2.2 構件級設計指導方針 132
6.2.3 內聚性 133
6.2.4 耦合性 134
6.3 實施構件級設計 134
6.4 WebApp的構件級設計 137
6.4.1 構件級內容設計 137
6.4.2 構件級功能設計 138
6.5 設計傳統(tǒng)構件 138
6.6 基于構件的開發(fā) 139
6.6.1 領域工程 139
6.6.2 構件合格性檢驗、適應性修改
與組合 140
6.6.3 復用的分析與設計 141
6.6.4 構件分類與檢索 142
小結 142
習題 143
第7章 用戶界面設計 145
7.1 黃金規(guī)則 145
7.1.1 用戶操縱控制 145
7.1.2 減輕用戶記憶負擔 146
7.1.3 保持界面一致 146
7.2 用戶界面的分析與設計 147
7.2.1 用戶界面分析和設計模型 147
7.2.2 過程 148
7.3 界面分析 148
7.3.1 用戶分析 149
7.3.2 任務分析和建模 149
7.3.3 顯示內容分析 151
7.3.4 工作環(huán)境分析 151
7.4 界面設計步驟 151
7.4.1 應用界面設計步驟 152
7.4.2 用戶界面設計模式 153
7.4.3 設計問題 153
7.5 WebApp界面設計 154
7.5.1 界面設計的原則與指導方針 155
7.5.2 WebApp的界面設計工作流 156
7.6 設計評估 157
小結 158
習題 159
第8章 基于模式的設計 160
8.1 模式設計 160
8.1.1 模式的種類 160
8.1.2 框架 162
8.1.3 描述模式 162
8.1.4 模式語言和存儲庫 163
8.2 基于模式的軟件設計 163
8.2.1 不同環(huán)境下基于模式的設計 163
8.2.2 在模式中思考 164
8.2.3 設計任務 165
8.2.4 建立模式組織表 166
8.3 體系結構模式 166
8.4 構件級設計模式 167
8.5 用戶界面設計模式 168
8.6 WebApp設計模式 170
8.6.1 設計焦點 170
8.6.2 設計粒度 171
小結 171
習題 172
第9章 WebApp設計 174
9.1 WebApp設計質量 174
9.2 設計目標 176
9.3 WebApp界面設計 177
9.4 美學設計 177
9.5 內容設計 178
9.5.1 內容對象 178
9.5.2 設計問題 179
9.6 體系結構設計 179
9.6.1 內容體系結構 180
9.6.2 WebApp體系結構 181
9.7 導航設計 182
9.7.1 導航語義 182
9.7.2 導航語法 183
9.8 構件級設計 183
9.9 面向對象的超媒體設計方法 183
9.9.1 OOHDM的概念設計 184
9.9.2 OOHDM的導航設計 185
9.9.3 抽象界面設計與實現(xiàn) 185
小結 185
習題 186
第10章 軟件質量管理 188
10.1 對軟件質量的需求 188
10.2 軟件質量度量 189
10.2.1 軟件質量框架模型 189
10.2.2 軟件質量特性 190
10.2.3 評估指標的選取原則 191
10.3 軟件質量評估指標體系 191
10.3.1 功能度指標 191
10.3.2 可靠性指標 192
10.3.3 易用性指標 192
10.3.4 效率特征指標 193
10.4 軟件評價 193
10.4.1 復雜性度量 193
10.4.2 可靠性評價 194
10.4.3 性能評價 195
10.4.4 運行評價 195
10.5 CMM: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197
10.6 質量管理文件 198
小結 199
習題 199
第11章 軟件測試 203
11.1 軟件測試策略 203
11.1.1 策略問題 203
11.1.2 驗證與確認 204
11.1.3 宏觀策略 204
11.2 傳統(tǒng)軟件的測試策略 206
11.2.1 單元測試 206
11.2.2 集成測試 207
11.2.3 冒煙測試 209
11.2.4 回歸測試 209
11.3 面向對象的測試策略 210
11.3.1 面向對象環(huán)境中的單元測試 210
11.3.2 面向對象環(huán)境中的集成測試 210
11.3.3 面向對象環(huán)境中的確認測試 211
11.4 WebApp的測試策略 211
11.5 確認測試 212
11.5.1 確認測試準則 212
11.5.2  測試與 測試 212
11.6 系統(tǒng)測試 213
11.6.1 恢復測試 213
11.6.2 安全測試 213
11.6.3 壓力測試 213
11.6.4 性能測試 214
11.6.5 部署測試 214
11.7 調試技巧 214
11.7.1 調試過程 214
11.7.2 調試策略 215
11.8 測試傳統(tǒng)應用系統(tǒng) 215
11.8.1 靜態(tài)測試技術 216
11.8.2 動態(tài)測試技術 216
11.8.3 白盒測試方法 217
11.8.4 黑盒測試方法 217
11.8.5 模糊測試方法 218
11.8.6 極限測試 219
11.8.7 基于風險的測試 219
11.9 測試面向對象應用系統(tǒng) 219
11.9.1 擴展測試的視野 220
11.9.2 測試OOA和OOD模型 221
11.9.3 面向對象測試方法 221
11.10 測試Web應用系統(tǒng) 221
11.10.1 WebApp環(huán)境中的錯誤 222
11.10.2 內容測試 222
11.10.3 界面測試 223
11.10.4 構件測試 225
11.10.5 導航測試 226
11.10.6 配置測試 227
11.10.7 安全測試 227
11.10.8 性能測試 228
小結 228
習題 229
第12章 軟件配置管理 233
12.1 概述 233
12.1.1 SCM場景 234
12.1.2 配置管理系統(tǒng)元素 234
12.1.3 基線 235
12.1.4 軟件配置項 236
12.2 SCM中心存儲庫 237
12.2.1 中心存儲庫的作用 238
12.2.2 一般特征和內容 238
12.2.3 SCM特征 239
12.3 SCM過程 239
12.3.1 配置標識 240
12.3.2 版本控制 240
12.3.3 變更控制 241
12.4 WebApp配置管理 242
小結 243
習題 243
第13章 軟件項目管理 245
13.1 軟件項目的特點 245
13.1.1 軟件管理的特殊困難 245
13.1.2 軟件管理涉及的范圍 246
13.1.3 W5HH原則 247
13.2 軟件開發(fā)組織 247
13.2.1 軟件設計小組的形式 247
13.2.2 對項目經(jīng)理人員的要求 248
13.2.3 評價軟件人員的條件 249
13.3 軟件項目估算 249
13.3.1 對估算的觀察 249
13.3.2 項目策劃過程 250
13.3.3 軟件范圍和可行性 250
13.3.4 資源 251
13.3.5 項目估算 252
13.3.6 自行開發(fā)或購買的決策 253
13.4 安排項目進度 254
13.4.1 項目進度的安排 254
13.4.2 為軟件項目定義任務集 255
13.4.3 定義任務網(wǎng)絡 257
13.5 風險管理 257
13.5.1 軟件風險 258
13.5.2 風險識別 259
13.5.3 風險預測 259
13.5.4 風險緩解、監(jiān)測和管理 261
13.6 標準化管理 261
13.6.1 軟件工程標準化 261
13.6.2 軟件工程標準化的意義 262
13.6.3 軟件工程國家標準 262
小結 264
習題 265
第14章 軟件維護與再工程 268
14.1 概述 268
14.1.1 軟件維護工作的必要性 269
14.1.2 改正(糾錯)性維護 270
14.1.3 適應性維護 270
14.1.4 完善性維護 270
14.1.5 維護工作的過程 271
14.2 維護策略 272
14.2.1 控制維護問題和成本的策略 272
14.2.2 將維護成本和延誤減少到
低限度的措施 273
14.3 軟件的可維護性 276
14.3.1 可維護性的度量 276
14.3.2 提高軟件的可維護性 281
14.4 業(yè)務過程再工程 285
14.4.1 業(yè)務過程 285
14.4.2 BPR模型 286
14.5 軟件再工程 287
14.6 正向工程 288
14.6.1 客戶/服務器體系結構的正向
工程 289
14.6.2 面向對象體系結構的正向工程 290
14.7 維護管理與文件 290
14.7.1 軟件維護的管理 290
14.7.2 軟件問題報告 291
14.7.3 軟件修改報告 293
小結 294
習題 295
附錄 習題參考答案 298
參考文獻 304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